普车诗词>卢纶的诗>送昙延法师讲罢赴上都>

送昙延法师讲罢赴上都,卢纶送昙延法师讲罢赴上都全诗,卢纶送昙延法师讲罢赴上都古诗,送昙延法师讲罢赴上都翻译,送昙延法师讲罢赴上都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卢纶

金缕袈裟国大师,能销坏宅火烧时。
复来拥膝说无住,知向人天何处期。

送昙延法师讲罢赴上都译文

身披金缕袈裟的大师是国家的栋梁,您能消除坏宅的灾祸,犹如烈火焚烧一般。您再次回来与我促膝长谈“无住”的佛理,真不知您将前往人天之中的哪个地方弘扬佛法,与我们相会何时才能有期?

送昙延法师讲罢赴上都注释

  • 昙延法师:唐代高僧,精通佛理,深受朝廷敬重。
  • 上都:指唐朝的京城长安,因其位于北方,故称上都。
  • 金缕袈裟:用金线织成的袈裟,表示高僧的身份和地位。
  • 国大师:对德高望重、精通佛法的僧人的尊称,意为国家的栋梁。
  • 销:消除。
  • 坏宅:指有灾祸的房屋。佛教用语,也指人世间的烦恼和苦难。
  • 火烧时:比喻灾祸猛烈,如同大火焚烧。
  • 拥膝:促膝,靠近坐着。形容亲近、亲密。
  • 无住:佛教用语,指不执着于任何事物,心无挂碍。
  • 人天:人和天,佛教指六道轮回中的人道和天道。
  • 期:约定的时间,期限,这里指相会的时间。

送昙延法师讲罢赴上都讲解

这首诗是卢纶送别昙延法师前往长安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昙延法师的敬仰和惜别之情。

首联赞扬了昙延法师的崇高地位和非凡能力。“金缕袈裟国大师”点明了昙延法师的身份,暗示其在朝廷和佛教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能销坏宅火烧时”则突出了昙延法师的法力,能消除灾祸,如同烈火焚烧一般,极言其能力之强。

颔联写诗人与昙延法师的惜别之情。“复来拥膝说无住”写诗人与昙延法师再次亲密交谈,探讨佛理,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无住”是佛教的重要概念,指不执着于任何事物,心无挂碍,体现了昙延法师高深的佛学造诣。

颈联表达了诗人对昙延法师未来的去向和归期的疑问和不舍。“知向人天何处期”既是对昙延法师的祝福,也是对未来的迷茫,表达了诗人对昙延法师的依依不舍之情。

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昙延法师的敬仰,也流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情感。

卢纶[唐代]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f5b45aee1581967e2c9b.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