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廌的诗>次韵答张誾张阁见寄>

次韵答张誾张阁见寄,李廌次韵答张誾张阁见寄全诗,李廌次韵答张誾张阁见寄古诗,次韵答张誾张阁见寄翻译,次韵答张誾张阁见寄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廌

我思佳人在何许,太行之阳济川上。
结茆赋诗临清流,我情摇摇日西向。
盘谷秋来阴复晴,谷口与谁来耦耕。
卖刀买犊便能尔,功名付之勃与平。
嗟余追逐老闾里,吟诗作赋不直水。
韦编铅椠幸忘忧,甘与牛衣同卧起。
相从当及壮年时,莫年多感定多悲。
此身安归送归客,岂堪登临行路岐。
万事纷纷战蛮触,不须白眼憎时俗。
但愿如公无荣亦无辱,临流赋诗老亦足。

次韵答张誾张阁见寄译文

我思念的那位佳人身在何处?就在太行山的南面,黄河的北岸。 他结庐而居,临着清澈的河水吟诗作赋,我的思绪也随着日落西山而飘向远方。 盘谷的秋天,阴晴不定,不知谁会与他一起在谷口耕作? 卖掉佩刀买来小牛,便可以像隐士那样生活,功名利禄就让给勃和张平他们吧。 可叹我还在乡里奔波追逐,吟诗作赋却一文不值。 幸好有书本可以排遣忧愁,我甘愿与牛同眠,身披粗衣。 相聚应该趁着年轻力壮之时,莫要等到年老多愁善感。 我这漂泊之身最终将归向何处?实在不忍送别友人,更不堪在岔路上奔波。 世事纷繁,像蛮夷争斗一样,不必用白眼去憎恨世俗。 只愿像您一样,没有荣华也没有屈辱,临水吟诗,安度晚年也就足够了。

次韵答张誾张阁见寄注释

  • 次韵:依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来写作。
  • 张誾(yín):作者的朋友。阁:指张誾的官职,可能曾任阁职。
  • 佳人:这里指作者思念的朋友张誾。
  • 太行之阳:太行山的南面。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 济川:黄河。
  • 结茆(máo):用茅草盖屋,指隐居。
  • 盘谷:传说中隐士孙登居住的地方。
  • 耦耕:两人并肩耕作。
  • 卖刀买犊:典出《汉书·公孙弘传》,指放弃武事,归隐田园。犊,小牛。
  • 勃与平:指汉朝的周勃和陈平,都是有功于社稷的显贵。
  • 闾里:指乡里,也代指平民百姓。
  • 不直水:一文不值。水,指水币,古代的一种钱币。
  • 韦编铅椠(qiàn):指书籍。韦编,用熟牛皮绳子编联的竹简。铅椠,书写用的木板和铅笔。
  • 牛衣:用粗麻布或草制成的御寒之衣。
  • 蛮触:指蛮夷和触氏,这里比喻争斗。
  • 白眼:轻视、憎恶的眼色。

次韵答张誾张阁见寄讲解

这首诗是李廌次韵答谢友人张誾的赠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隐居生活的羡慕,以及自己身不由己、漂泊不定的感慨。

首联点明思念友人,并交代了友人隐居的地点,在太行山南、黄河北岸,为全诗奠定了思念的基调。颔联描绘友人隐居的生活,结庐临水,吟诗作赋,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颈联进一步描写友人的生活,可以像隐士一样躬耕田亩,无需追逐功名利禄。这里引用了“卖刀买犊”的典故,表明了友人归隐田园的决心。

中间四句转而描写自己的处境,慨叹自己还在乡里奔波,吟诗作赋却得不到重视。但他仍然坚持读书,以此来排遣忧愁,并甘于过着清贫的生活。

尾联表达了与友人相聚的愿望,希望能在壮年时相见,以免年老多悲。最后表达了自己漂泊不定的无奈,以及对世事纷繁的厌倦。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像友人一样,没有荣辱,临水吟诗,安度晚年。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己身不由己的无奈。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如功名利禄的追逐,以及文人的困境。

李廌[宋代]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f15bb6364091583ef741.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