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学箕的诗>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止宿>

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止宿,刘学箕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止宿全诗,刘学箕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止宿古诗,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止宿翻译,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止宿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刘学箕

大路古茅屋,问津欲何从。
鸡黍相款留,贤哉植杖翁。

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止宿译文

宽阔的大路旁,伫立着一间古老的茅屋, 想要问路,却不知该走向何方。 热情的主人以鸡黍款待我,盛情挽留, 这位拄着拐杖的老者,真是贤德之人啊!

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止宿注释

  • 吴介夫专壑七咏:诗题,吴介夫在山壑间隐居,诗人写了七首诗赠给他,这是其中一首。“专壑”指专门开辟的山谷,作为隐居之所。
  • 止宿:停宿,住宿。
  • 大路:宽阔的道路。
  • 古茅屋:古老的茅草房屋。
  • 问津:询问渡口,比喻问路,寻求途径。典出《论语·微子》。
  • 欲何从:想要去哪里,不知该往何处走。
  • 鸡黍:指用鸡和黍米饭招待客人,表示热情款待。
  • 相款留:互相款待并挽留。
  • 贤哉:多么贤德啊。
  • 植杖翁:拄着拐杖的老人。植杖,拄杖。翁,老者。

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止宿讲解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行路途中,在路边茅屋借宿的经历,表达了对隐居老人的赞美之情。

首联“大路古茅屋,问津欲何从”,点明地点和情境。诗人行走在宽阔的道路上,看到路旁有一间古老的茅屋,想要问路,却茫然不知该往何处去。这里既有对现实道路的迷茫,也暗示了人生道路的困惑。

颔联“鸡黍相款留,贤哉植杖翁”,描写了老人的热情款待和诗人的赞美之情。诗人受到了老人的热情款待,用鸡和黍米饭招待他,并挽留他住宿。诗人由衷地赞叹这位拄着拐杖的老人,认为他是一位贤德之人。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老人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淳朴民风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全诗充满了田园气息,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自然,回味无穷。

刘学箕[宋代]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f071458ea86aabb41052.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