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骆宾王的诗>饯郑安阳入蜀>

饯郑安阳入蜀,骆宾王饯郑安阳入蜀全诗,骆宾王饯郑安阳入蜀古诗,饯郑安阳入蜀翻译,饯郑安阳入蜀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骆宾王

彭山折坂外,井络少城隈。
地是三巴俗,人非百里材。
畏途君怅望,岐路我裴徊。
心赏风烟隔,容华岁月催。
遥遥分凤野,去去转龙媒。
遗锦非前邑,鸣琴即旧台。
剑门千仞起,石路五丁开。
海客乘槎渡,仙童驭竹回。
魂将离鹤远,思逐断猿哀。
唯有双凫舄,飞去复飞来。

饯郑安阳入蜀译文

在彭山弯曲的山路之外,井络位于少城的角落。 这里是三巴地区的风俗,人们并不是百里挑一的人才。 你担忧畏惧前途漫漫,我则在岔路口徘徊。 我们心心相印却被风烟阻隔,美好的容颜被岁月催老。 遥遥地在凤野分别,你将转到龙媒之地。 你不再是前县送锦的官吏,你到那里依旧可以弹琴吟唱。 剑门山高耸入云,石路是五丁力士开辟出来的。 如同海客乘木筏渡海,又像仙童驾驭竹子返回。 我的魂魄将像离开的鹤一样飞远,我的思绪将随着断猿的哀鸣而去。 只有这双凫鸟鞋,飞去又飞来。

饯郑安阳入蜀注释

  • :设酒食送行。
  • 郑安阳:人名,作者的朋友,将要前往蜀地。
  • 彭山:山名,在四川彭山县。
  • 折坂:弯曲的山路。
  • 井络:指成都的井巷街道,因其排列如井字而得名。
  • 少城隈:少城的角落。少城,汉代成都城,在今成都市西北部。隈,角落。
  • 三巴:古代指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大致为今四川东部、重庆一带。
  • 百里材:指才能出众的人。
  • 畏途:令人畏惧的道路,指蜀道难行。
  • 怅望:惆怅地远望。
  • 岐路:岔路,比喻离别。
  • 裴徊:同“徘徊”,来回走动。
  • 心赏:彼此心心相印。
  • 风烟隔:被风和雾遮蔽,指远离。
  • 容华:美好的容颜。
  • 岁月催:指时光流逝,容颜衰老。
  • 凤野:传说凤凰栖息的原野,此处指送别之地。
  • 龙媒:指蜀地。相传古代蜀地有龙,此处代指友人所去之地。
  • 遗锦:指汉代杨雄被蜀郡太守王襄赠送锦袍的故事。此处指友人不再是受赠者。
  • 前邑:指友人之前任职的地方。
  • 鸣琴:弹琴。
  • 旧台:指可以弹琴吟唱的地方。
  • 剑门:剑门山,在四川剑阁县北。
  • 千仞:极高的山。
  • 五丁开:传说古代蜀国有五丁力士开山的故事。
  • 海客乘槎渡:传说张骞乘槎寻访银河的故事。槎,木筏。
  • 仙童驭竹回:传说有人驾驭竹子返回的故事,指蜀地多竹。
  • 魂将离鹤远:指魂魄像离开队伍的鹤一样飞远。
  • 思逐断猿哀:思念之情像断猿的哀鸣一样悲切。
  • 凫舄:用彩帛制成的鞋子,因其形似凫鸟而得名。
  • 飞去复飞来:指思念之情萦绕不绝。

饯郑安阳入蜀讲解

这首诗是骆宾王为友人郑安阳入蜀而作的送别诗。全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依依不舍之情。

  • 首联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交代了郑安阳将要前往的地方。
  • 颔联写蜀地风俗和人才匮乏,暗示友人此行不易。
  • 颈联写彼此的惜别之情,表达了对前途的担忧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颔联和颈联用典故,展现了蜀地的特点和友人的才能。
  • 尾联以景结情,用“双凫舄,飞去复飞来”的意象,象征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深情。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象丰富,感情真挚,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诗中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前途的担忧,更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充分展现了作者复杂而细腻的情感。

骆宾王[唐代]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ed8a8ef8154032d3a314.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