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骆宾王的诗>秋日山行简梁大官>

秋日山行简梁大官,骆宾王秋日山行简梁大官全诗,骆宾王秋日山行简梁大官古诗,秋日山行简梁大官翻译,秋日山行简梁大官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骆宾王

乘马陟层阜,回首睇山川。
攒峰衔宿雾,叠巘架寒烟。
百重含翠色,一道落飞泉。
香吹分岩桂,鲜云抱石莲。
地偏心易远,致默体逾玄。
得性虚游刃,忘言已弃筌。
弹冠劳巧拙,结绶倦牵缠。
不如从四皓,丘中鸣一弦。

秋日山行简梁大官译文

骑着马登上重重山丘,回头眺望,山河尽收眼底。重叠的山峰衔着夜间残留的雾气,一座座山峦笼罩在清冷的烟霭之中。层层叠叠的山峦包含着翠绿的颜色,一道瀑布飞流直下。清香的风吹散着岩桂的香气,美丽的彩云环抱着山石上生长的石莲。

地处偏僻,心境自然容易变得高远;达到沉寂,体会到的道理就更加玄妙。顺应本性,就像庖丁解牛一样运用自如;领悟了道的真谛,就像捕鱼后忘掉鱼筌一样,不再执着于外物。

热衷于做官,要不时弹去帽子上的灰尘,计较着才能的高低,系上官印,又厌倦于官场的牵绊。不如追随商山四皓,隐居山林,弹奏一曲古琴。

秋日山行简梁大官注释

  • 陟 (zhì):登上。
  • 层阜 (céng fù):重叠的山丘。
  • 睇 (dì):看,望。
  • 攒 (cuán):聚集。
  • 宿雾 (sù wù):夜间残留的雾气。
  • 巘 (yǎn):山峰。
  • 架 (jià):笼罩。
  • 寒烟 (hán yān):清冷的烟霭。
  • 岩桂 (yán guì):生长在岩石上的桂花。
  • 石莲 (shí lián):生长在石头上的莲花状植物,或指山石形状像莲花。
  • 致默 (zhì mò):达到沉寂的境界。
  • 体逾玄 (tǐ yú xuán):体会到的道理更加玄妙。
  • 得性 (dé xìng):顺应本性。
  • 虚游刃 (xū yóu rèn):出自《庄子·养生主》,比喻技艺纯熟,运用自如。虚,空虚,引申为顺应自然。游刃,刀在骨节间游动。
  • 忘言 (wàng yán):领悟了道的真谛,超越了语言的束缚。
  • 弃筌 (qì quán):出自《庄子·外物》,筌,捕鱼的竹器。捕到鱼后就忘记鱼筌,比喻得其意而忘其形。
  • 弹冠 (tán guān):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比喻追求名利。
  • 劳巧拙 (láo qiǎo zhuō):为才能的高低而劳心费神。
  • 结绶 (jié shòu):系上官印。
  • 牵缠 (qiān chán):束缚,牵累。
  • 四皓 (sì hào):指秦末汉初隐居商山的四位贤士,分别是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
  • 丘中 (qiū zhōng):山丘之中,指隐居之处。
  • 鸣一弦 (míng yī xián):弹奏一曲古琴。

秋日山行简梁大官讲解

这首诗是骆宾王在秋日登山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秋日山中的景色,展现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乘马陟层阜,回首睇山川”起笔,点明了登山的行动和所见。接着,用“攒峰衔宿雾,叠巘架寒烟”描绘了山峰的形态和雾气,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百重含翠色,一道落飞泉”则展现了山峦的翠绿和瀑布的飞泻,色彩鲜明,动静结合。最后,“香吹分岩桂,鲜云抱石莲”则从嗅觉和视觉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美景。

诗的中间部分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地偏心易远,致默体逾玄”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偏僻的环境容易使人心境高远,达到沉寂的境界则能体会到更加玄妙的道理。“得性虚游刃,忘言已弃筌”则引用典故,说明了顺应本性和领悟真谛的重要性。

诗的后半部分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弹冠劳巧拙,结绶倦牵缠”说明了诗人对官场名利的厌倦,以及官场生活的束缚。“不如从四皓,丘中鸣一弦”则表达了诗人追随商山四皓,隐居山林,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愿望。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骆宾王[唐代]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ea0255361e4187e4f94a.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