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复的诗>八月十六日后池上>

八月十六日后池上,李复八月十六日后池上全诗,李复八月十六日后池上古诗,八月十六日后池上翻译,八月十六日后池上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复

竹户深扃满迳苔,芙蓉落尽晓地开。
数番雨势随风去,一片秋光入座来。
已老林蝉余韵断,将归檐燕强飞回。
沙鸥时下知人意,近岸相亲眼不猜。

八月十六日后池上译文

竹门紧闭,深深的庭院小路上长满了青苔,荷花已经凋谢,清晨的地面显得空旷开阔。几阵雨随着风势飘然而去,一片秋天的景色映入我的眼帘。林中的蝉已经老去,鸣叫的声音也变得断断续续,即将归去的燕子努力地飞回。沙鸥时而飞落,似乎懂得人意,靠近岸边,亲近地看着我,眼神里没有猜疑。

八月十六日后池上注释

  • 竹户深扃(jiōng):竹子做的门紧紧地关着。扃,从外面关门的门闩。
  • 满迳(jìng)苔:小路上长满了青苔。迳,小路。
  • 芙蓉落尽晓地开:荷花凋谢殆尽,早晨的地面显得开阔。芙蓉,荷花。
  • 数番雨势随风去:几次雨势随着风而去。番,量词,次、阵。
  • 一片秋光入座来:一片秋天的景色映入眼帘。
  • 已老林蝉余韵断:林中的蝉已经老了,鸣叫的声音断断续续。
  • 将归檐燕强飞回:即将归去的燕子努力飞回。檐燕,在屋檐下筑巢的燕子。
  • 沙鸥时下知人意:沙鸥时而飞落,好像懂得人意。
  • 近岸相亲眼不猜:靠近岸边,亲近地看着我,眼神里没有猜疑。猜,猜疑,猜忌。

八月十六日后池上讲解

这首诗是李复在八月十六日游览后池时所作,描绘了诗人雨后池上所见的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感触。

首联“竹户深扃满迳苔,芙蓉落尽晓地开”,写诗人所见的环境:竹门紧闭,小路上长满青苔,荷花凋谢,地面开阔。这既点明了环境的幽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颔联“数番雨势随风去,一片秋光入座来”,描写雨后初晴的景象,展现了秋天的景色。“雨势随风去”写出了雨后的清新,“秋光入座来”则描绘了秋景的美好,给人以明朗开阔之感。

颈联“已老林蝉余韵断,将归檐燕强飞回”,以蝉和燕子作比,抒发了诗人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感慨。“林蝉余韵断”暗示了生命的衰老,“檐燕强飞回”则表达了对家园的依恋,也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尾联“沙鸥时下知人意,近岸相亲眼不猜”,写沙鸥似乎懂得人意,靠近岸边与诗人亲近,眼神里没有猜疑。这既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表达了诗人渴望被人理解、渴望友谊的心情。沙鸥的“不猜”反衬出诗人内心对人世的复杂情感。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静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内心的孤寂和渴望。诗中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融为一体,体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

李复[宋代]

宋京兆府长安人,字履中,世称潏水先生。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尝师张载。喜言兵事,于书无所不读,工诗文。累官中大夫、集贤殿修撰。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使,以议边事不合罢。金兵入关中,起知秦州,空城无兵,遂遇害。有《潏水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e9005b8995c6bc5c0af2.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