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廌的诗>神松岭即岳神为珪禅师一夕自北岭移者>

神松岭即岳神为珪禅师一夕自北岭移者,李廌神松岭即岳神为珪禅师一夕自北岭移者全诗,李廌神松岭即岳神为珪禅师一夕自北岭移者古诗,神松岭即岳神为珪禅师一夕自北岭移者翻译,神松岭即岳神为珪禅师一夕自北岭移者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廌

初闻百梁村,拔自天池井。
今知万松冈,一夕趋北岭。
顾兹挟山威,何心罔知警。

神松岭即岳神为珪禅师一夕自北岭移者译文

起初听说这棵神松生长在百梁村,是从天池般的深井中拔地而起。如今才知道它屹立在万松冈,竟然一夜之间移步到了北岭。看它依仗山势的威严,是什么原因让它如此不知警醒,甘冒风险?

神松岭即岳神为珪禅师一夕自北岭移者注释

  • 神松岭:指生长着神松的山岭。
  • 岳神:山神。
  • 珪禅师:作者的朋友,一位禅师。
  • 百梁村:村名,具体位置已难考证。
  • 天池井:形容树木根深,如同从天池般的深井中生长出来。
  • 万松冈:长满松树的山冈。
  • 趋:奔向,移步。
  • 北岭:山岭的北面。
  • 顾兹:考虑到,想到。兹,此,这。
  • 挟山威:凭借山势的威严。
  • 何心:什么心思,什么原因。
  • 罔:不。
  • 知警:知道警戒,懂得危险。

神松岭即岳神为珪禅师一夕自北岭移者讲解

这首诗描写了一棵神松一夜之间从万松冈移到北岭的奇特现象,表达了作者的疑惑和不解。诗的前两句用“初闻”和“今知”对比,突出了神松的来历和异动。“拔自天池井”形容神松根深蒂固,生命力顽强;“一夕趋北岭”则暗示了神松迁移的突然和不可思议。

后两句是作者的疑问和思考。作者认为神松凭借山势的威严,本应安稳生长,是什么原因让它如此冒险迁移呢?“何心罔知警”表达了作者对神松行为的困惑,也暗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某种隐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象生动,通过描写神松的异动,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敏感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诗中既有对神松的赞美,也有对未知风险的担忧,体现了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

李廌[宋代]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e8c5e0d1259fed6a95cc.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