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江上的冬日白昼短暂,我在草堂前徘徊,直到暮色降临。鸿雁应是正从边塞飞来,我这作客之人却在这偏僻的村庄里抱病。归隐的念头绵绵不断地涌上心头,低声吟唱,声音哽咽。菊花小径上,月亮正高挂天空,橘子书斋里,已然结满了寒霜。盘中的饭菜是粗糙的蔬菜和米粟,书架上则摆满了各种书籍。冷眼看着松树和桂树在寒风中挺立,耳边充斥着孩子们的喧闹。打开酒瓶,酒面上漂浮着绿色的酒糟,拿起毛笔,试着写字,笔力遒劲。即使是白天,也要把门关紧,寒冷的屏风,也一层层地遮挡着。我的诗是从《诗经》和《楚辞》中学习而来,我的字也力求端正。遇到敌人,就挥舞着蛇矛冲锋陷阵,与人谈论,就手持犀角手柄。即使没有得到功名,也要以甲乙等的标准要求自己,如果有远大的志向,就要以辅佐荀子和孟子为目标。坚守正道,希望能够像古代的贤人一样,写文章,要通晓古代圣贤的思想。幽深的忧愁让我搁置了手中的长剑,憔悴的面容让我对着镜子感到惭愧。我只会和鱼鸟打交道,又怎么懂得世俗的习性呢?那些虚浮的人,大多追逐权势,而我年老懒惰,只想安于天命。既然不追求被人赏识,那就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了。我的家在田野乡村,家里的事务十分困苦。耕种的收入本来就少,粮仓自然也就空空如也。忧愁的心绪就像被风吹乱的树叶,独自一人坐在灯前,灯花爆裂。明天早上,我要放声高歌,可是又有谁能够稍微倾听一下呢?
第二篇
既然世人都轻贱文章,那我就归隐田园,从事耕种。有人写了关于农业的书,我也来写写田园生活。只是可怜那些辛勤劳作的农民,我怎敢用华丽的辞藻来炫耀呢?我只想效法那些牧童的语言,哪怕会遭到轻薄之人的嘲骂。可笑的是,现在那些身居高位、享受荣华富贵的人,各自都自以为是,争权夺利。厅堂之上,考究的是华丽的钟鼎,门前,停着的是高大的马车。纤细和粗犷的音乐声交织在一起,水里和陆地的美味佳肴都摆上了餐桌。小雨过后,楼台显得格外静谧,微风吹过,兰花和麝香散发出阵阵香味。只要他们稍微吹嘘一下,就能颠倒是非,只要他们稍微看一眼,花儿就争相开放,展现自己的美艳。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一顿饭的价值,是多少百姓用血汗换来的呢?他们又怎么知道,农民辛勤地耕种,一年到头都没有闲暇的时候呢?春天,在春鳸鸟开始鸣叫的时候播种,秋天,在秋隼鸟飞下来的时候收获。他们一心一意地盼望着稻谷的生长,辛辛苦苦地种植桑树和麻。太阳已经很高了,肚子却还没有吃饱,霜已经很浓了,身上却还穿着单薄的衣服。我平生坚守仁义,最痛恨的就是欺骗和虚伪。我经常诵读周公和孔子的书籍,沉浸其中,乐此不疲。难道我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吗?尧和舜的时代,也未必比现在好多少。难道我没有让国家富强的办法吗?就像廉颇和李牧一样,对百姓进行教化。即使蛟龙渴死在陆地上,也终究无法从天上借来云雨。即使是后羿这样擅长射箭的人,如果被束缚住了双手,也只能白白地夸耀自己的箭术。即使是像箕星和斗星一样才能低下的人,也可以嘲笑别人,即使是像能移动山峰一样有辩才的人,也可以转移视线。如果和农民比较起来,恐怕我们也要忍受饥寒的困苦。只能长长地叹息着,倚靠在清冷的瑟上,孤独和愤懑在漫长的夜晚滋生。自古以来就有被遗弃的贤才,我被这些人另眼相看,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了。
这两首诗是陆龟蒙晚年隐居时期所作,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第一首诗主要描写了诗人冬日傍晚在村庄里的生活景象和内心的感受。诗人看到鸿雁南飞,想到自己身处孤村,抱病在身,归隐的念头油然而生。他描写了自己简朴的生活,以及对读书的热爱,也表达了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最后,诗人感叹自己只能与鱼鸟为伴,不懂得世俗的习性,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
第二首诗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他看到那些身居高位的人,生活奢靡,不体恤百姓,感到十分愤慨。他决心归隐田园,效法农民的生活,即使被人嘲笑也在所不惜。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坚守仁义,痛恨欺骗的品格,以及自己有报国之志,却无人赏识的无奈。最后,诗人只能在长夜里叹息,感叹自己就像那些被遗弃的贤才一样,无人问津。
这两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反映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也表达了古代知识分子在面对社会现实时的无奈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