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散人天生资质奇特,稀疏的头发蓬乱地垂着。手中拄着一根孤零零的竹杖,杖头磨出了老茧,口中吟诵着远古《沧浪歌》的词句。
词中唱道,远古的万万古之前,民风极其野蛮,没有法度的约束。夜晚栖息时与禽兽混杂,自己搭建简陋的巢穴。
因此人们称他为有巢氏,共同敬重他如同君王和老师。当时只是效仿乌鸦和喜鹊筑巢,哪里是有意陈列尊卑的等级。
不料后来的圣人穿凿附会,开创了一种风气,千流万随。多方扰乱,使原本的元气消亡,天天利用文字制造奸诈欺骗。
圣人的事业逐渐衰落消耗,还留存着打鱼的人保持着原本的淳朴风尚。风浪的侵扰不只困扰一个读书人,所有的器具都能被风浪所施虐。鱼网破损,鱼沪腐烂,鲈鱼、鳜鱼逃脱,只是缺少了管理和约束,没有谗言和污蔑。
人间所谓的英雄好汉,我看他们如同妇女一样留着胡须。奴颜婢膝如同乞丐一样,反而把正直的人当成狂妄的傻子。
所以我的头发想要散开,不愿戴着高高的官帽。所以我的腰带想要松散,不愿佩戴华丽的玉佩。行走时随意自在,坐着时随意倾斜;说话时空谷回音,欢笑时如同拨开春天的云彩;穿衣简单舒适,饮食酸甜咸淡都适宜;书法潦草率真,饮酒甘醇浓淡都适宜;房屋或倾斜或端正,树木或成行或参差不齐;客人离去忘记戴帽子和穿鞋,鸟雀飞散,笼子空空荡荡。
万物都以散为常态,心中又有什么可疑惑的呢?不和诸侯分享城池,不为天子保卫城墙。太平时就在家守护桑树和柘树,战乱时就逃离妻儿。金色的马镳和精美的腰带从未见过,宁愿被白刃杀死,也不愿苟且偷生。
有时听说边境将领辜负皇恩,命令铁甲战马如风般驰骋。皇上年幼,丞相年轻,执政大臣亲自请求调动军队。把所有的精锐都调出皇宫卫队,旗帜上绘制着日月蟠龙。太宗皇帝打下的基业非常牢固,这些小丑般的叛贼应当被消灭。禁军是自肃宗时设置的,用来压制那些争强斗胜的权臣。必然会大规模地剪除这些凶恶叛逆,必须招募精兵强将统领军队。四方的贼寇仍然占据着土地,死者的尸骨暴露荒野,活着的人忍受着寒冷和饥饿。
我打算归来后就拿起锄头戴上斗笠,可是官吏已经来催缴拖欠的租税。发动十万大军,一天的费用就不止千金,拿什么来支付?如今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人只想搜刮民财,哪里有空俯身哀怜那些孤苦无依的人?平均地力,修补残破,难道没有办法吗?办法都写在书本上,可以支撑将要倒塌的房屋,可是那些穿着冰霜般洁白的新衣的公子哥们却不知道。
江湖散人悲叹古道的沦丧,悠悠然地羡慕羲皇时代的自由自在。朝廷没有商议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却要赐予我“江湖散人”的称号。
这首诗是陆龟蒙的《江湖散人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歌首先描写了“江湖散人”的外貌和生活状态,他天资奇特,不拘礼法,吟诵古老的歌词,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接着,诗人批判了后世圣人的穿凿附会,扰乱了原本淳朴的民风,导致社会奸诈欺骗盛行。诗人通过渔者、英雄好汉、官吏等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如官员的贪婪、战争的残酷、民生的困苦等。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他宁愿过着散漫的生活,也不愿被世俗所束缚。他羡慕伏羲时代的自由自在,对朝廷赐予的“江湖散人”称号感到无奈。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陆龟蒙的代表作之一。诗中体现了作者对道家思想的推崇,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