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骆宾王的诗>晚泊河曲>

晚泊河曲,骆宾王晚泊河曲全诗,骆宾王晚泊河曲古诗,晚泊河曲翻译,晚泊河曲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骆宾王

三秋倦行役,千里泛归潮。
通波竹箭水,轻舸木兰桡。
金堤连曲岸,贝阙影浮桥。
水净千年近,星飞五老遥。
叠花开宿浪,浮叶下凉飙。
浦荷疏晚菂,津柳渍寒条。
恓惶劳梗泛,凄断倦蓬飘。
仙槎不可托,河上独长谣。

晚泊河曲译文

秋季里厌倦了奔波,千里迢迢乘船回归故乡。河水清澈如用竹箭洗涤,小船轻快,用木兰木制成的船桨划动。金堤连接着弯曲的河岸,华丽的宫殿倒映在浮桥之上。清澈的河水仿佛与千年之前一样,闪烁的星光映衬着遥远的五老峰。层叠的浪花绽放,像盛开的花朵,飘落的树叶伴随着凉爽的秋风。河边的荷花稀疏,晚开的莲子点缀其间,渡口的柳树浸泡在寒冷的河水中。像断梗一样漂泊不定,疲惫不堪,又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荡,令人凄凉。无法寄希望于神仙的木筏,只能在河边独自长啸歌唱。

晚泊河曲注释

  • 河曲:黄河弯曲的地方,此处指诗人停船的地点。
  • 三秋:指秋季,也表示时间长久。
  • 行役:指奔波劳碌。
  • 泛归潮:乘船顺着归乡的潮水而行。
  • 通波:清澈的河水。
  • 竹箭水:形容水清澈如用竹箭洗涤。
  • 轻舸:轻快的小船。
  • 木兰桡(ráo):用木兰木做成的船桨。
  • 金堤:用泥土堆筑而成的堤坝,加有保护措施,通常也比较坚固。
  • 曲岸:弯曲的河岸。
  • 贝阙(què):用贝壳装饰的宫殿,形容建筑的华丽。
  • 影浮桥:倒映在水中的浮桥。
  • 五老:指庐山的五老峰。
  • 叠花:形容重叠的浪花。
  • 宿浪:停留的波浪。
  • 凉飙(biāo):凉爽的秋风。
  • 浦荷:河边的荷花。
  • 疏晚菂(dì):稀疏而晚开的莲子。
  • 津柳:渡口的柳树。
  • 渍(zì):浸泡。
  • 寒条:寒冷的柳条。
  • 恓惶(xī huáng):惊慌不安,形容漂泊不定的样子。
  • 梗泛:像断梗一样漂浮不定。梗,植物的枝茎。
  • 蓬飘: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荡。蓬,一种草本植物,枯后根断,随风飞转。
  • 仙槎(chá):神仙乘坐的木筏,传说可以通往天河。
  • 河上:河边。
  • 长谣:长声歌唱。

晚泊河曲讲解

这首诗是骆宾王晚年漂泊途中所作,抒发了诗人长期奔波的疲惫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秋季归乡的景象:诗人厌倦了长期的奔波,乘船沿着河流行驶,河水清澈,小船轻快。

接下来的六句描写了河边的景色:金堤、曲岸、华丽的宫殿倒映在水中,千年不变的河水和遥远的五老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用“水净千年近,星飞五老遥”来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

然后四句诗人描写了秋天的景象:层叠的浪花、飘落的树叶、稀疏的荷花、浸泡在寒水中的柳条,都展现出秋天的萧瑟。

最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人感到自己像断梗一样漂泊不定,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荡,疲惫而凄凉。他渴望找到依靠,但又感到无望,只能在河边独自长啸歌唱。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晚年漂泊的孤独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骆宾王[唐代]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d713ac54e14bec8fe097.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