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村黄河决北流,北使年年过澶州。
澶州两城战格尽,七十余年废不修。
昔岁契丹倾国起,欲投马箠渡河水。
烽火夜夜照前殿,殿前群臣色如死。
心忧社稷输至忠,殿上只有寇相公。
默使敌计堕吾计,独屈黄屋亲临戎。
敌惊溃奔虎北门,从此愿讲兄弟亲。
平时危冠尽肉食,一旦仓猝方见人。
大家都搜:
孙村黄河决北流,北使年年过澶州。
澶州两城战格尽,七十余年废不修。
昔岁契丹倾国起,欲投马箠渡河水。
烽火夜夜照前殿,殿前群臣色如死。
心忧社稷输至忠,殿上只有寇相公。
默使敌计堕吾计,独屈黄屋亲临戎。
敌惊溃奔虎北门,从此愿讲兄弟亲。
平时危冠尽肉食,一旦仓猝方见人。
过澶州感事译文
孙村附近的黄河决口,河水向北流淌,北方的使节每年都要经过澶州。澶州的两座城池在战火中被彻底摧毁,已经荒废了七十多年没有修缮。
回想当年契丹倾全国之兵来犯,企图挥鞭策马渡过黄河。烽火日夜照亮皇宫前殿,殿前的群臣个个脸色如死灰。
满怀忧国忧民之心,竭尽忠诚,殿上却只有寇准担任宰相。他暗中让敌人的计策迷惑我们,甚至让皇帝亲自出征。
敌人惊恐溃败,从虎北门逃窜,从此愿意与我们讲和,结为兄弟之亲。平时那些戴着高帽、享受着优厚俸禄的官员,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才能显出他们的真实面目。
过澶州感事注释
过澶州感事讲解
这首诗是诗人李复路过澶州时,有感于宋辽“澶渊之盟”的历史事件而创作的。诗歌通过对澶州战后景象的描写,以及对当年宋辽战争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朝廷腐败的讽刺。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澶州战后的景象:黄河决口,城池荒废,辽国使节频繁往来,暗示了“澶渊之盟”后宋朝的屈辱局面。
接着,诗人回顾了当年宋辽战争的紧张局势,以及朝廷的无能和寇准的忠诚。诗人赞扬了寇准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主抗战的功绩,同时也讽刺了朝廷其他官员的贪生怕死和庸碌无为。
最后,诗人用“平时危冠尽肉食,一旦仓猝方见人”两句,揭露了当时官场的腐败现象,表达了对那些平时享受着优厚待遇,却在国家危难之际毫无作为的官员的鄙视。
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感情真挚深沉,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c41417c4287811eff001.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