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骆宾王的诗>久戍边城有怀京邑>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骆宾王久戍边城有怀京邑全诗,骆宾王久戍边城有怀京邑古诗,久戍边城有怀京邑翻译,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骆宾王

扰扰风尘地,遑遑名利途。
盈虚一易舛,心迹两难俱。
弱龄小山志,宁期大丈夫。
九微光贲玉,千仞忽弹珠。
棘寺游三礼,蓬山簉八儒。
怀铅惭后进,投笔愿前驱。
北走非通赵,西之似化胡。
锦车朝促候,刁斗夜传呼。
战士青丝络,将军黄石符。
连星入宝剑,半月上雕弧。
拜井开疏勒,鸣桴动密须。
戎机习短蔗,祆祲静长榆。
季月炎初尽,边亭草早枯。
层阴笼古木,穷色变寒芜。
海鹤声嘹唳,城乌尾毕逋。
葭繁秋色引,桂满夕轮虚。
行役风霜久,乡园梦想孤。
灞池遥夏国,秦海望阳纡。
沙塞三千里,京城十二衢。
杨沟连凤阙,槐路拟鸿都。
璧殿规宸象,金堤法斗枢。
云浮西北盖,月照东南隅。
宝帐垂连理,银床转辘轳。
广筵留上客,丰馔引中厨。
漏缓金徒箭,娇繁玉女壶。
秋涛飞喻马,秋水泛仙舻。
意气风云合,言忘道术趋。
共矜名已泰,讵肯沫相濡。
有志惭雕朽,无庸类散樗。
关山暂超忽,形影叹艰虞。
结网空知羡,图荣岂自诬。
忘情同塞马,比德类宛驹。
陇坂肝肠绝,阳关亭候迂。
迷魂惊落雁,离恨断飞凫。
春去荣华尽,年来岁月芜。
边愁伤郢调,乡思绕吴歈。
河气通中国,山途限外区。
相思若可寄,冰泮有衔芦。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译文

纷纷扰扰的风尘之地,匆匆忙忙追逐名利的道路。人生得意与失意,变化是如此迅速,使人的内心和行为难以一致。年少时我曾立下隐居小山的志向,怎料到如今却成了大丈夫。我的文采如同九微星闪耀,我的才华如同千仞高处弹出的珍珠。我曾在棘寺学习《三礼》,也曾在蓬山陪伴各位大儒。我拿着笔墨感到自己落后了,因此想投笔从戎,成为先驱。向北走并非投奔赵国,向西去似乎要感化胡人。早晨在锦车上忙着请安问候,夜晚在刁斗声中传递军情。战士们用青丝编织头巾,将军们佩戴着刻有黄石符的护身符。连星的光芒映入宝剑,半月的形状悬挂在雕弓上。攻克疏勒后,我们祭拜井神;征讨密须时,我们擂响战鼓。在戎机中我们演习短蔗击刺之术,希望祥瑞之气能使长榆关安静下来。秋季的末月,炎热逐渐消退,边境的驿站,草木早已枯萎。浓厚的阴云笼罩着古老的树木,萧瑟的景色使寒冷的荒野更加凄凉。海鹤的叫声凄厉,城墙上的乌鸦也夹着尾巴飞走了。秋风吹拂着芦苇,带来浓浓的秋意,桂树的影子洒满大地,夕阳也渐渐隐去。在边疆服役,饱经风霜已经很久了,家乡的一切只能在梦中依稀可见。遥望着远方的夏国,仿佛就是家乡的灞池,眺望着西方的秦海,道路弯弯曲曲,仿佛是阳纡。身处三千里的遥远边塞,思念着京城那纵横交错的十二条大街。杨树成行的道路连接着凤凰楼阙,槐树成荫的道路好似那宏伟的鸿都门。京城的宫殿仿照天上的星象建造,护城河的堤岸依照北斗七星的形状修筑。西北方向,云彩如同伞盖般飘浮,东南方向,月光照亮着大地。华丽的帐篷上绣着连理枝,精致的银床上安装着辘轳。宽敞的宴席上款待着贵宾,丰盛的菜肴从厨房里源源不断地端上来。计时用的漏壶,滴漏的速度越来越慢,精致的玉女壶,酒的品种繁多。秋天的波涛,如同飞奔的骏马,秋天的江水,如同仙人乘坐的船只。意气相投,如同风云际会,忘记言语,共同追求道术。都自夸已经功成名就,谁又肯像鱼儿一样互相以唾沫相濡以沫呢?有志向却因年老体衰而感到惭愧,没有用处就像无用的臭椿树一样。暂时远离京城,在关山中奔波,感叹形单影只,处境艰难。空有结网的羡慕,岂敢为了求荣而自欺欺人。忘却感情,如同塞外的战马一样,比拟德行,如同西域的宛驹一样。在陇坂上,肝肠寸断,在阳关亭中,等待消息是如此的漫长。迷离的景色使大雁惊慌失措,离别的愁恨使飞翔的野鸭也感到悲伤。春天过去,繁华的景象都已消失,一年又一年,岁月荒芜。边塞的愁绪,使人悲伤地唱起楚地的歌曲,思念家乡的心情,萦绕着吴地的歌谣。黄河的浩荡之气贯通着中国,崇山峻岭阻隔着遥远的外域。如果相思之情可以寄托,我愿像冰块消融时,衔着芦苇漂流远方。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注释

  • 久戍:长期戍守边疆。
  • 边城:边境城市。
  • 京邑:京城。
  • 扰扰:纷乱的样子。
  • 遑遑:匆忙的样子。
  • 盈虚:指人生的得意与失意。
  • 舛(chuǎn):差错,错乱。
  • 心迹:内心与行为。
  • 弱龄:年少的时候。
  • 小山志:隐居山林的志向。
  • 宁期:哪里料到。
  • 九微:星名,也指文采。
  • 贲(bēn):装饰,文饰。
  • 玉:比喻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文才。
  • 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
  • 弹珠:比喻才华像从高处弹出的珠子一样闪耀。
  • 棘寺:古代的学校,以棘树为标志。
  • 游三礼:学习《周礼》、《仪礼》、《礼记》三部儒家经典。
  • 蓬山:传说中的仙山。
  • 簉(zào)八儒:陪伴在众多儒者之中。簉,次列、陪伴的意思。八儒,指众多的儒者。
  • 怀铅:携带铅笔,古代用铅笔书写。指学习。
  • 惭后进:感到自己落后了。
  • 投笔:指弃文从武。
  • 前驱:先驱,先锋。
  • 北走非通赵:向北走不是为了投奔赵国。赵国在古代是胡汉杂居之地。
  • 西之似化胡:向西走好像是要感化胡人。
  • 锦车:华丽的车子。
  • 促候:早晨请安问候。
  • 刁斗:古代军中夜间报时的用具。
  • 战士青丝络:战士们用青色的丝线编织成头巾。络,头巾。
  • 将军黄石符:将军佩戴刻有黄石符的护身符。黄石,传说中的仙人。
  • 连星:指宝剑上的花纹,像连接的星星。
  • 宝剑:这里指将军的佩剑。
  • 半月上雕弧:弯弯的弓箭挂在墙上,形状像半个月亮。雕弧,雕花的弓。
  • 拜井开疏勒:攻克疏勒后,祭拜井神。疏勒,汉代西域国名。
  • 鸣桴动密须:征讨密须时,擂响战鼓。密须,西戎国名。
  • 戎机习短蔗:在军事行动中演习用甘蔗枝条进行击刺的武艺。
  • 祆祲(xiān jìn):妖气,这里指不祥之气。
  • 静长榆:希望祥瑞之气能使长榆关安静下来。长榆,边关名。
  • 季月:指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
  • 炎初尽:炎热刚刚消退。
  • 边亭:边境的驿站。
  • 层阴:浓厚的阴云。
  • 笼古木:笼罩着古老的树木。
  • 穷色:萧瑟的景色。
  • 变寒芜:使寒冷的荒野更加凄凉。芜,荒草。
  • 海鹤声嘹唳:海鹤的叫声凄厉。
  • 城乌尾毕逋:城墙上的乌鸦也夹着尾巴飞走了。逋,逃跑。
  • 葭繁:芦苇茂盛。
  • 秋色引:秋天的景色更加浓厚。
  • 桂满:桂树的影子洒满大地。
  • 夕轮虚:夕阳渐渐隐去。
  • 行役:服役,指戍守边疆。
  • 乡园梦想孤:家乡的一切只能在梦中依稀可见。
  • 灞池: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
  • 遥夏国:遥望远方的夏国。
  • 秦海:古地名,在今甘肃敦煌西。
  • 阳纡:弯弯曲曲的道路。
  • 沙塞:沙漠边塞。
  • 三千里:形容边塞的遥远。
  • 京城十二衢:京城纵横交错的十二条大街。
  • 杨沟连凤阙:杨树成行的道路连接着凤凰楼阙。
  • 槐路拟鸿都:槐树成荫的道路好像那宏伟的鸿都门。鸿都,汉代宫殿名。
  • 璧殿规宸象:京城的宫殿仿照天上的星象建造。璧殿,华丽的宫殿。宸象,帝王的象征。
  • 金堤法斗枢:护城河的堤岸依照北斗七星的形状修筑。金堤,护城河的堤岸。斗枢,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
  • 云浮西北盖:西北方向,云彩如同伞盖般飘浮。
  • 月照东南隅:东南方向,月光照亮着大地。
  • 宝帐垂连理:华丽的帐篷上绣着连理枝。连理,指连理枝,象征夫妻恩爱。
  • 银床转辘轳:精致的银床上安装着辘轳。
  • 广筵留上客:宽敞的宴席上款待着贵宾。
  • 丰馔引中厨:丰盛的菜肴从厨房里源源不断地端上来。
  • 漏缓金徒箭:计时用的漏壶,滴漏的速度越来越慢。金徒箭,古代计时器上的箭。
  • 娇繁玉女壶:精致的玉女壶,酒的品种繁多。
  • 秋涛飞喻马:秋天的波涛,如同飞奔的骏马。
  • 秋水泛仙舻:秋天的江水,如同仙人乘坐的船只。仙舻,仙船。
  • 意气风云合:意气相投,如同风云际会。
  • 言忘道术趋:忘记言语,共同追求道术。
  • 共矜名已泰:都自夸已经功成名就。
  • 讵肯沫相濡:谁又肯像鱼儿一样互相以唾沫相濡以沫呢?
  • 有志惭雕朽:有志向却因年老体衰而感到惭愧。
  • 无庸类散樗:没有用处就像无用的臭椿树一样。
  • 关山暂超忽:暂时远离京城,在关山中奔波。
  • 形影叹艰虞:感叹形单影只,处境艰难。
  • 结网空知羡:空有结网的羡慕。
  • 图荣岂自诬:岂敢为了求荣而自欺欺人。
  • 忘情同塞马:忘却感情,如同塞外的战马一样。
  • 比德类宛驹:比拟德行,如同西域的宛驹一样。宛驹,西域出产的骏马。
  • 陇坂肝肠绝:在陇坂上,肝肠寸断。
  • 阳关亭候迂:在阳关亭中,等待消息是如此的漫长。阳关,古关名。
  • 迷魂惊落雁:迷离的景色使大雁惊慌失措。
  • 离恨断飞凫:离别的愁恨使飞翔的野鸭也感到悲伤。
  • 春去荣华尽:春天过去,繁华的景象都已消失。
  • 年来岁月芜:一年又一年,岁月荒芜。
  • 边愁伤郢调:边塞的愁绪,使人悲伤地唱起楚地的歌曲。郢调,楚地的歌曲。
  • 乡思绕吴歈:思念家乡的心情,萦绕着吴地的歌谣。吴歈,吴地的歌谣。
  • 河气通中国:黄河的浩荡之气贯通着中国。
  • 山途限外区:崇山峻岭阻隔着遥远的外域。
  • 相思若可寄:如果相思之情可以寄托。
  • 冰泮有衔芦:我愿像冰块消融时,衔着芦苇漂流远方。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讲解

这首诗是骆宾王久戍边城时,怀念京城之作。诗中既描写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和戍守生活的艰辛,也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

全诗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第一部分(首联至第六联): 描写戍守边疆的背景和自己的身世遭遇。诗人首先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名利场的纷扰,然后追忆自己年少时的隐逸之志,与如今戍守边疆的现实形成对比,表达了内心的矛盾和无奈。接着,诗人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希望能够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 第二部分(第七联至第十二联): 描写边塞的军旅生活。诗人描写了军中紧张的生活节奏、战士们的英勇形象,以及边塞的军事部署。
  • 第三部分(第十三联至第十八联): 描写边塞的荒凉景象。诗人通过对边塞草木枯萎、阴云笼罩、海鹤悲鸣等景象的描写,渲染了边塞的凄凉气氛,烘托了戍守将士的思乡之情。
  • 第四部分(第十九联至第三十联): 抒发思乡之情。诗人遥望家乡,回忆京城的繁华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 第五部分(第三十一联至结尾): 表达报国之志。诗人感叹自己年老体衰,壮志难酬,但仍然希望能够为国家贡献力量,即使像塞马一样奔波,像宛驹一样效力,也在所不辞。

这首诗的特点:

  • 感情真挚: 诗人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悟、对报国之志都融入到诗歌中,感情真挚动人。
  • 语言精炼: 诗歌语言精炼,意象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对比鲜明: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如边塞的荒凉与京城的繁华、年少时的隐逸之志与如今的戍守边疆,使诗歌更具有表现力。
  • 用典较多: 诗中引用了大量的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总而言之,这首诗是骆宾王的一首代表作,它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也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骆宾王[唐代]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b8175430fcc1c639b2d4.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