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林逋的诗>和西湖霁上人寄然社师>

和西湖霁上人寄然社师,林逋和西湖霁上人寄然社师全诗,林逋和西湖霁上人寄然社师古诗,和西湖霁上人寄然社师翻译,和西湖霁上人寄然社师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林逋

竹下经房号白莲,社师高行出人天。
一斋巾拂晨钟次,数礼香灯夜像前。
瞑目几闲松下月,净头时动石盆泉。
西湖旧侣因吟寄,忆着深峰万万年。

和西湖霁上人寄然社师译文

在竹林掩映下的小屋里诵经修行,被称为白莲居士,然社的师父高尚的品行超凡脱俗。

每天清晨,在斋房里拂拭桌椅,伴着悠扬的钟声修行,夜晚则在佛像前点燃香灯,虔诚礼拜。

在松树下的月光中闭目静坐,几乎忘记了世间的喧嚣,洗净头发时,清澈的泉水在石盆中叮咚作响。

西湖边的老朋友因为吟诗寄来问候,让我回忆起深山中隐居的无数个岁月。

和西湖霁上人寄然社师注释

  • 和:酬和,以诗相答。
  • 西湖霁上人:西湖边一个名叫霁的上人。上人,佛教称谓,指有德行的出家人。
  • 然社:佛教社团名。
  • 师:指然社的师父。
  • 出人天:超出人间天上。形容德行高尚。
  • 斋:僧人居住的屋舍。
  • 巾拂:以巾拂拭,打扫。
  • 晨钟次:随着早晨的钟声。次,循,顺着。
  • 数礼:多次礼拜。
  • 香灯:点燃香灯。
  • 夜像前:在佛像前。
  • 瞑目:闭上眼睛。
  • 几闲:几乎忘记了世事。
  • 净头:洗头。
  • 石盆泉:石盆中的泉水。
  • 旧侣:老朋友。
  • 因吟寄:因为吟诗而寄来(问候)。
  • 深峰:深山。
  • 万万年:极言时间之长。

和西湖霁上人寄然社师讲解

这首诗是林逋酬和西湖霁上人寄给然社师父的诗作,表达了对然社师父高尚品行的敬佩以及自己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点明诗歌的对象,赞扬了然社师父的高尚品行。颔联描写了师父清修的生活场景:清晨打扫斋房,伴着钟声修行,夜晚在佛像前虔诚礼拜,突出了师父修行的勤勉和虔诚。颈联进一步描绘了师父清净的生活状态:在松树下的月光中闭目静坐,洗头时清澈的泉水在石盆中流淌,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也暗示了师父内心的平静和淡泊。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老朋友的思念。诗人说西湖边的老朋友因为吟诗寄来问候,让他回忆起深山中隐居的无数个岁月,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怀念之情。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幽淡远,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格的赞美。诗中“瞑目几闲松下月,净头时动石盆泉”两句,更是将隐逸生活的清幽和宁静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佳句。

林逋[宋代]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ac91804224fe6c7afc04.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