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卢纶的诗>奉和太常王卿酬中书李舍人中书寓直春夜对月见寄>

奉和太常王卿酬中书李舍人中书寓直春夜对月见寄,卢纶奉和太常王卿酬中书李舍人中书寓直春夜对月见寄全诗,卢纶奉和太常王卿酬中书李舍人中书寓直春夜对月见寄古诗,奉和太常王卿酬中书李舍人中书寓直春夜对月见寄翻译,奉和太常王卿酬中书李舍人中书寓直春夜对月见寄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卢纶

露如轻雨月如霜,不见星河见雁行。
虚晕入池波自泛,满轮当苑桂多香。
春台几望黄龙阙,云路宁分白玉郎。
是夜巴歌应金石,岂殊萤影对清光。

奉和太常王卿酬中书李舍人中书寓直春夜对月见寄译文

露水像细雨般轻柔,月光像霜雪般明亮,看不见璀璨的银河,只看到孤雁成行飞过。月亮的虚光映入池中,池水泛起涟漪,皎洁的满月照耀着御苑,桂花散发出浓郁的香气。登上春台遥望,仿佛能看到黄龙阙的巍峨,通往天庭的云路,怎能分开像李舍人这样的杰出人才。今夜歌唱着巴地的歌曲,那歌声如同金石般铿锵有力,这情景怎能与萤火虫的微弱光芒相提并论呢?

奉和太常王卿酬中书李舍人中书寓直春夜对月见寄注释

  • 奉和:用诗词酬答别人的作品。
  • 太常王卿:指太常寺官员王卿。太常寺是古代掌管宗庙礼仪的机构。
  • 中书李舍人:指在中书省任职的李舍人。中书省是古代的中央政府机构。
  • 寓直:值夜班。
  • 春台:春天登临的高台,泛指高台。
  • 黄龙阙:指皇宫,借指朝廷。
  • 云路:指仕途,通往朝廷的道路。
  • 白玉郎:比喻才华出众的年轻人,这里指李舍人。
  • 巴歌:巴地的歌谣,指地方特色的歌曲。
  • 金石:指钟磬等乐器,比喻音乐的声音铿锵有力。
  • 萤影:萤火虫的光芒,比喻微弱的光芒。
  • 清光:明亮的光芒,这里指月光。

奉和太常王卿酬中书李舍人中书寓直春夜对月见寄讲解

这首诗是卢纶奉和王卿酬答李舍人的作品,描写了春夜在中书省值班时对月怀人的情景,表达了对李舍人的赞赏和思念。

首联描写了春夜的景色。“露如轻雨月如霜,不见星河见雁行”,用“露”和“月”来烘托夜晚的静谧和清冷,用“不见”和“见”来对比,突出了诗人孤独的心情。

颔联继续描写月夜的景色。“虚晕入池波自泛,满轮当苑桂多香”,诗人描写了月亮倒映在池塘中,池水泛起涟漪,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御苑,桂花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这两句诗富有画面感,将月夜的静谧和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转入对李舍人的赞美。“春台几望黄龙阙,云路宁分白玉郎”,诗人登上高台遥望皇宫,表达了对朝廷的向往,同时也赞美李舍人是像白玉一样美好的青年才俊,不应该被埋没。

尾联回到主题,表达了对李舍人的思念。“是夜巴歌应金石,岂殊萤影对清光”,诗人说今夜歌唱着巴地的歌曲,那歌声如同金石般铿锵有力,这情景怎能与萤火虫的微弱光芒相提并论呢?诗人用巴歌来比喻李舍人的才华,用萤影来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李舍人的赞赏和思念之情。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赞赏和思念,也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向往。

卢纶[唐代]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97ff612a9c2a29fef62c.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