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尚且悲叹秋天,何况又到了岁暮之时。光阴似箭,令人感到急迫,阴冷的寒冬,更增添了绵长的悲哀。太阳缓缓落入西山,月光下栖息的鸟鹊,惊飞于南面的枝头。我披衣下床,走在铺满霜雪的台阶上,拄着拐杖,伫立在结满冰的池塘边。心中恍惚若有所失,惆怅之情难以排遣。忽然听到弟弟清晨吟诗的声音,内容竟与我心中所想暗合。
弟弟才华横溢,壮志凌云,可惜一直怀才不遇,隐居乡野。他的才华在变化中被埋没,豪迈的气概也被压抑。当世的杰出人物难道是凭空出现的吗?上天难道真的可以欺骗吗?如同面对大河,希望能够很快渡过,又像身处寒冷的峡谷,等待着春风的吹拂。宝剑在匣中磨砺得更加锋利,美玉被尘土包裹,又怎能改变它本身的品质?要警惕轻易地卖弄才华,要懂得珍惜和爱护自己。
我怀抱着微小的志向,而你正是我心中所期盼的知己。我们从小一起探讨学问,身影总是形影不离。近来我们胸中都充满了想要施展抱负、在天下成就一番事业的豪情壮志。可是像云雨一样润泽万物的壮志,却落在了萧艾这样的野草上,我们就像烟雾中的楼阁上两株凋零的鲜花。几年来,我们像方形的榫头被困在圆形的孔洞中,一旦有所行动,又在岔路口迷失了方向。
只有在穷困潦倒时,才能领悟真理,只有竭尽心力,才能明白命运的真谛。过去的事情如同断了的琴弦,一去不返,时机到来又像是车轮转动一般顺畅。伊尹和吕尚的成功是偶然得到的机遇,孔子和墨子的奔波劳碌,也只是徒劳无功罢了。过早地出行,只会后悔沾染太多的露水,勉强前进,只会像蛮牛一样触碰到篱笆而受伤。功名利禄难道是为了自身吗?仁义道德也不是为我个人而设。万物都有自身变化的规律,一个人又何必四处奔波呢?不如顺其自然,把一切都交给命运安排,安心地生活。
我劝你不要再感叹了,不如和我一起效法陶渊明,归隐田园吧。明年在郊外祭祀天地之后,国家将会充满祥瑞之气,到处都是美好的景象。到时候,我们可以在曲水边欣赏杏花上的雪,在飘着柳丝的街道上漫步。趁着美好的时光,暂且尽情欢乐吧,让我们端起酒杯,共同畅饮。还可以悠闲地拜访漆园的隐士,醉眼观看那些富家子弟。请你转告那些想要隐居的人,我很快也会去那里和他们会合的。
这首诗是吕温在岁暮时节写给弟弟吕恭和友人李协律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仕途坎坷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情感基调:全诗笼罩着一种悲凉、感伤的情绪。岁暮时节,诗人目睹万物凋零,联想到自身的遭遇,心中充满了失落和无奈。
- 主题思想:诗人一方面感叹自己和弟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官场黑暗的厌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劝弟弟不要再执着于功名利禄,不如顺其自然,效法陶渊明,归隐田园。
- 艺术特色:
- 善于用典:诗中引用了许多典故,如伊尹、吕尚、孔子、墨子、陶渊明等,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 对偶工整:诗中大量的运用了对偶句,使诗歌音韵和谐,节奏明快。
- 语言精炼: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岁暮时节的景象,以及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
- 诗歌结构:全诗结构紧密,层次分明。
- 前八句,描写岁暮的景象,抒发内心的悲凉之情。
- 中间部分,感叹自己和弟弟怀才不遇,以及对官场黑暗的厌倦。
- 最后部分,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并劝弟弟与自己一同归隐。
总而言之,这首诗是吕温的一首抒情之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悲凉、感伤的情绪,但也蕴含着对自由、对自然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