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廌的诗>下第留别舍弟弼>

下第留别舍弟弼,李廌下第留别舍弟弼全诗,李廌下第留别舍弟弼古诗,下第留别舍弟弼翻译,下第留别舍弟弼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廌

缪承名卿後,煜煜赞皇裔。
闵途遘伶俜,勉力济颠坠。
百年能几何,三十已一世。
胸中经纶策,偃蹇未获试。
衰残蚤二毛,坎轲穷五技。
探珠极溟海,耻逢骊龙睡。
辛勤禹门浪,千仞复中踬。
吾道有用舍,无乃天所否。
岩廊与沟壑,荣悴同一戏。
俱非本来物,吾无穷途泪。
季父勉问学,弓冶付吾弟。
营营米盐虑,役役裘葛计。
虽服贫贱劳,无损刚大气。
愤乃百胜术,早拔万夫萃。
老去重别离,悲歌感棠棣。

下第留别舍弟弼译文

我虚承名门望族之后,你则光耀赞皇李氏的血脉。可叹我命运不济,遭遇困顿漂泊,只能勉力挣扎,想要摆脱颠沛流离的处境。人生百年又能有多长?三十岁已然过去了一世的光阴。我胸怀经世济国的策略,却怀才不遇,一直未能得到施展的机会。过早地衰老鬓发斑白,命运坎坷,即使身怀多项技能也难以糊口。好比深入茫茫大海去寻找宝珠,却羞于遇到沉睡的黑龙。辛辛苦苦地跃过禹门,想要一举成龙,却又在千仞高浪中再次跌倒。我的道义或有用或被舍弃,莫非是天意要否定我?身处庙堂高位与流落荒野沟壑,荣华与枯槁都不过是一场游戏罢了。这些都不是人本来的东西,我却为此流下无尽的泪水。季父勉励我潜心问学,希望你能继承李家的优良传统,继续努力。不要为生计奔波劳碌,不要为穿暖吃饱而费尽心思。即使身处贫贱之境,从事劳苦之事,也不能消磨你刚强豪迈的气概。要将愤懑化为百战百胜的动力,早日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年老之际又与你分别,悲伤地唱着歌,感叹着兄弟情谊。

下第留别舍弟弼注释

  • 下第:科举考试不中。
  • 留别:临别赠言。
  • 舍弟:对人称自己的弟弟。
  • :人名,作者的弟弟。
  • 缪承:虚承。
  • 名卿:著名的官员。
  • 煜煜:光耀的样子。
  • 赞皇:地名,李氏郡望之一。
  • :后代。
  • 闵途:忧患的道路。
  • 遘伶俜(gòu líng pīng):遭遇困顿漂泊。伶俜,孤独无依的样子。
  • :救济,摆脱。
  • 颠坠:颠沛流离的处境。
  • 百年能几何:人生百年又能有多长?
  • 一世:指三十年。
  • 经纶策:治理国家的策略。
  • 偃蹇(yǎn jiǎn):不得志,不得施展。
  • 衰残:衰老。
  • 蚤二毛:过早地长出白发。
  • 坎轲(kǎn kě):道路不平,比喻命运不顺。
  • 穷五技:身怀多种技能却难以糊口。五技,出自《庄子·逍遥游》,指鹓雏的五种技能。
  • 探珠极溟海:比喻冒险求取功名。
  • 骊龙睡:骊龙颔下有珠,要得到它非常困难。这里比喻求取功名的艰难。
  • 禹门浪:指黄河龙门,传说鲤鱼跃过龙门即可化为龙。
  • 千仞复中踬(zhì):在极高的地方再次跌倒。
  • 吾道有用舍:我的道义或有用或被舍弃。
  • 无乃:莫非,恐怕。
  • 天所否:天意要否定我。
  • 岩廊:指朝廷。
  • 沟壑:指荒野。
  • 荣悴(róng cuì):荣华与枯槁。
  • 同一戏:都只是一场游戏。
  • 俱非本来物:这些都不是人本来的东西。
  • 无穷途泪:流不尽的眼泪。
  • 季父:叔父。
  • 弓冶:比喻继承前人的事业和学问。
  • 营营:忙碌的样子。
  • 米盐虑:为生计奔波。
  • 役役:劳累的样子。
  • 裘葛计:为穿暖吃饱而费尽心思。
  • 虽服贫贱劳:即使身处贫贱之境,从事劳苦之事。
  • 无损刚大气:不能消磨你刚强豪迈的气概。
  • 愤乃百胜术:将愤懑化为百战百胜的动力。
  • 早拔万夫萃(cuì):早日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
  • :聚集之处,指人群。
  • 老去:年老之际。
  • 棠棣(táng dì):棠梨树,比喻兄弟情谊。

下第留别舍弟弼讲解

这首诗是作者李廌科举考试落榜后,临别时写给弟弟李弼的。诗中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弟弟的殷切期望。

诗歌首先回顾了自己的身世,表达了对未能光宗耀祖的遗憾。接着,诗人描写了自己胸怀大志却屡遭挫折的境遇,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诗人以“探珠极溟海”、“辛勤禹门浪”等生动的意象,表现了自己为求取功名而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屡战屡败的无奈。

随后,诗人开始反思人生的意义,认为荣华富贵、穷困潦倒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值得为此伤心落泪。诗人转而劝勉弟弟,不要为生计所累,要保持刚强豪迈的气概,努力学习,将来有所作为。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弟弟的依依不舍之情,希望弟弟能够继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实现自己未竟的理想。

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等,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中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慨叹,也有对家族未来的期望,体现了作者复杂而深刻的思想感情。

李廌[宋代]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7275a048f5747b63a224.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