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廖行之的诗>和张王臣郊游韵>

和张王臣郊游韵,廖行之和张王臣郊游韵全诗,廖行之和张王臣郊游韵古诗,和张王臣郊游韵翻译,和张王臣郊游韵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廖行之

君访西郊古佛家,还因烧佛问丹霞。
可能同住依弥勒,应是前身悟木叉。
林杪危亭供宴坐,门前翠袖俨排衙。
纷纷廛市何时了,静看优昙浩劫花。

和张王臣郊游韵译文

您寻访西郊的古老佛寺,还因为焚烧佛像而请教丹霞祖师。或许能够一同住在弥勒佛的身边,想必前世已经领悟了木叉的真谛。林梢高耸的亭子用来宴饮静坐,寺庙门前侍女们整齐排列如同官府衙门。纷纷扰扰的世俗生活何时才能结束,只想静静地观看优昙花在浩劫中绽放。

和张王臣郊游韵注释

  • 张王臣: 诗人的朋友,生平不详。
  • 西郊: 指京城西边的郊外。
  • 古佛家: 指古老的佛寺。
  • 丹霞: 指丹霞烧佛的典故。丹霞天然禅师曾于寒冬在寺中烧木佛取暖,住持责备他,他说:“我在烧取舍利!”住持说:“木佛哪有舍利?”丹霞说:“既然没有舍利,烧了又有何妨?”
  • 弥勒: 指弥勒佛,佛教中的未来佛。
  • 木叉: 佛教术语,指解脱、解脱道。
  • 林杪(miǎo): 树梢。
  • 危亭: 高耸的亭子。
  • 宴坐: 安静地坐着,指禅坐。
  • 翠袖: 指穿着绿色衣服的侍女。
  • 俨(yǎn)排衙(yá): 形容侍女们整齐排列,如同官府衙门的仪仗。衙,旧时官府的办事处。
  • 廛(chán)市: 指繁华的都市,也指世俗生活。
  • 优昙(tán): 指优昙钵花,佛教中象征祥瑞、罕见的花。
  • 浩劫: 佛教用语,指极长的时间,也指巨大的灾难。

和张王臣郊游韵讲解

这首诗是廖行之与友人张王臣在京城西郊游览佛寺时所作。诗人通过描写游寺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佛法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之情。

首联点明游览的地点和缘由。“君访西郊古佛家,还因烧佛问丹霞”,诗人写友人寻访西郊的古老佛寺,并提起丹霞烧佛的典故,暗示友人对佛法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

颔联进一步赞扬友人。“可能同住依弥勒,应是前身悟木叉”,诗人推测友人或许能够与弥勒佛同住,暗示友人前世就已经领悟了解脱之道,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佩之情。

颈联描写佛寺的景象。“林杪危亭供宴坐,门前翠袖俨排衙”,诗人写寺中高耸的亭子可以用来静坐,门前侍女们整齐排列,如同官府衙门,表现了佛寺的庄严和肃穆。

尾联抒发情感。“纷纷廛市何时了,静看优昙浩劫花”,诗人感叹世俗生活的纷扰何时才能结束,表达了自己想要远离尘嚣,静观优昙花在浩劫中绽放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追求和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其中,运用了丹霞烧佛、弥勒、木叉、优昙花等佛教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廖行之[宋代]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b3372a03cb2a9c0caae.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