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望之的诗>读和议成赦文作>

读和议成赦文作,刘望之读和议成赦文作全诗,刘望之读和议成赦文作古诗,读和议成赦文作翻译,读和议成赦文作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刘望之

一纸盟书换战尘,万方呼舞却沾巾。
崇陵访沈空遗恨,郢国怜怀若有人。
收拾金缯烦庙算,安排钟眉颂宗臣。
小儒何敢知机事,终望君王赦奉春。

读和议成赦文作译文

一纸和议换来了战火平息,天下百姓欢呼雀跃,我却忍不住泪湿衣襟。 到崇陵凭吊于谦,只留下无尽的遗憾; 怀念郢国忠臣子文,希望皇上能像楚庄王一样知人善任。 用金帛换取和平需要朝廷周密筹划,安排像钟眉这样的贤臣来歌颂皇上的功德。 我这样的小小儒生哪里敢妄议国家大事,只希望君王能赦免被贬谪的李奉春。

读和议成赦文作注释

  • 和议:指通过谈判达成和平协议。
  • 战尘:战争的尘埃,指战争。
  • 万方:天下百姓。
  • 沾巾:泪湿衣襟。
  • 崇陵:指明英宗的陵墓,这里代指于谦。于谦曾力挽狂澜,保卫京师,但后来被诬陷杀害。
  • 沈:同“沉”,埋没,埋藏。
  • 郢国:指春秋时楚国的都城,这里代指子文。子文是楚国的贤臣,辅佐楚庄王成就霸业。
  • 怜怀:怀念,怜惜。
  • 金缯:指金银绸缎,这里指用财物换取和平。
  • 庙算:朝廷的谋划。
  • 钟眉:指唐朝宰相钟绍京。他擅长书法,曾奉旨书写歌颂唐玄宗功德的碑文。
  • 宗臣:朝廷重臣。
  • 小儒:谦称自己。
  • 机事:国家大事。
  • 奉春:指李奉春,当时被贬谪。

读和议成赦文作讲解

这首诗是作者刘望之读了宋朝与金国议和的赦文后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一方面,他为战争平息感到高兴,但另一方面,又对朝廷屈辱求和感到悲愤。

首联写和议达成后的景象,百姓欢呼雀跃,诗人却“沾巾”,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颔联和颈联分别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的两种感情。于谦的典故表达了对忠臣被冤杀的痛惜,以及对朝廷不能任用贤能的失望;子文和钟眉的典故则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像楚庄王一样知人善任,以及希望有贤臣来歌颂皇上的功德。

尾联表达了作者希望君王能赦免被贬谪的李奉春的愿望。

全诗语言含蓄,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其中,“一纸盟书换战尘,万方呼舞却沾巾”一句,概括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也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心情,成为全诗的警句。

刘望之[宋代]

刘望之,字观堂,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人,宋绍兴(1131-1162)进士。官南平军教授,任期文化丕变,后迁秘书省正字。公余引吟,著《观堂唱集》己失,“名重一时。”存诗、词各一。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6d3274d82312e56ba4c.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