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望之的诗>发成都三首其一>

发成都三首其一,刘望之发成都三首其一全诗,刘望之发成都三首其一古诗,发成都三首其一翻译,发成都三首其一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刘望之

一夜孤舟浪打头,不容客梦到沧洲。
谁言江上烟波急,未抵归心一半流。

发成都三首其一译文

一夜之间,孤零零的船只被江浪拍打着船头,客居他乡的梦境也无法到达遥远的沧洲。谁说江上的烟波汹涌湍急?它还不及我归乡之心的万分之一强烈。

发成都三首其一注释

  • 发成都:从成都出发。
  • 孤舟:孤零零的船只,指诗人所乘的船。
  • 浪打头:波浪拍打船头。形容行船的艰难。
  • 不容:不允许,不能够。
  • 客梦:漂泊在外的梦。
  • 沧洲:指水边。古代隐士多隐居于水边,后常用“沧洲”指隐居之地。这里指家乡。
  • 谁言:谁说。
  • 烟波:烟雾笼罩的江面,形容江水的茫茫景象。
  • 未抵:比不上,不及。
  • 归心:归乡的心情。
  • 一半流:形容归心似箭,急切归乡的心情。并非实指水流。

发成都三首其一讲解

这首诗是刘望之《发成都三首》中的第一首,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思念家乡的强烈情感。

首联“一夜孤舟浪打头,不容客梦到沧洲”,诗人从孤舟夜渡的场景入手,点明漂泊的处境和思乡的主题。“孤舟”表明诗人的孤单,也暗示了旅途的艰难。“浪打头”则进一步渲染了行船的艰辛,孤舟在风浪中颠簸,暗示了诗人颠沛流离的生活。即使在梦中,也难以到达思念的家乡,可见诗人对家乡的渴望之情。

颔联“谁言江上烟波急,未抵归心一半流”,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转而描写归心似箭的心情。江上的烟波再急,也比不上诗人归乡之心的强烈。一个“未抵”,将抽象的归心与具象的江水相比,突出了诗人归乡之情的急切,也反衬出诗人漂泊异乡的无奈和痛苦。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诗人通过对旅途艰辛和归乡渴望的描写,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人没有过多地描写家乡的美好,而是通过反衬的手法,突出了归乡之心的强烈,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

刘望之[宋代]

刘望之,字观堂,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人,宋绍兴(1131-1162)进士。官南平军教授,任期文化丕变,后迁秘书省正字。公余引吟,著《观堂唱集》己失,“名重一时。”存诗、词各一。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45a0e0a46007ee1145b6.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