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林逋的诗>病中>

病中,林逋病中全诗,林逋病中古诗,病中翻译,病中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林逋

遗编坐罢披三豕,小轴行当倦伍禽。
谦肆有徵常遇困,刀圭无状为攻深。
长卿痟渴应难奈,玄晏清羸已不禁。
约缚隐囊聊阁膝,忘怀未得是微吟。

病中译文

闲坐着停止了对书籍的整理,因为眼睛昏花,难以辨认书中脱落的文字。小画轴也渐渐地不再舒卷观赏,因为身体疲倦,倦于欣赏飞鸟归巢的景象。

谦逊和放肆的两种态度,常常因为处事不当而陷入困境。药物的效用难以预料,往往因为过量服用而加重病情。

司马相如患上消渴症,恐怕难以忍受病痛的折磨。张玄晏身体清瘦虚弱,已经快要承受不住了。

用隐囊约束着双膝,暂时依靠着它。想要完全忘却病痛的困扰,却还是忍不住发出轻轻的呻吟。

病中注释

  • 遗编:残缺不全的书籍。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绳子编联起来,时间长了,绳子容易断,所以叫“遗编”。
  • 披三豕(shǐ):出自《吕氏春秋·察传》。原文说,晋国史官董狐记载“赵盾弑其君”,孔子评论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惜也,越竟乃免。”意思是说董狐直书历史不隐瞒,可惜他没有逃到国外去。晋国大夫程郑说:“董狐非直书也。书晋师董狐曰‘赵盾弑其君’,以示后世。赵盾弗为,贼先且居也。然则董狐书贼,程郑也。”程郑的意思是董狐故意这样写,赵盾没有弑君,是贼人先且居做的。赵盾没有追究先且居的罪责,等于是默认了。所以董狐记载赵盾弑君。后来有人评论说:“晋史董狐,可谓书法矣。虽死,其笔不挠。程郑虽以佞幸,免于罪戮,而后世莫之与也。且夫董狐可谓知书法矣,书赵盾以弑君,程郑曰:‘非盾也,居也。’故董狐改之曰‘居’。居,盾贼也。居已伏诛,盾复其位。孔成子曰:‘弑君者居,改书以从贼,董狐可谓书法矣。’ ”还有人说,晋国史官董狐在简策上写字的时候,把“晋师己亥涉河”写成了“晋师三豕涉河”。意思是说董狐眼睛昏花,把“己亥”看成了三只猪。这里用“披三豕”来形容眼睛昏花,难以辨认字迹。
  • 小轴:指书画卷轴。
  • 伍禽:指飞鸟归巢。古代以五日为一候,飞鸟应时而归,故称“伍禽”。
  • 谦肆:谦逊和放肆。指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
  • 徵:验证,应验。
  • 刀圭(guī):古代量药的器具,很小,一刀圭约等于现代的一茶匙。这里指药物。
  • 无状:指药物的效用难以预料。
  • 攻深:指用药过量,反而加重病情。
  • 长卿:即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辞赋家,因患消渴症(糖尿病)而死。
  • 痟(xiāo)渴:即消渴,中医病名,指口渴多饮、多尿的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
  • 玄晏:即张玄晏,南朝宋人,以清贫著称,后因病去世。
  • 清羸(léi):清瘦虚弱。
  • 隐囊:一种可以隐蔽身体的靠垫或坐具。
  • 阁膝:指将双膝靠在隐囊上。
  • 忘怀:忘却,摆脱。
  • 微吟:低声吟诵或呻吟。

病中讲解

这首诗是林逋晚年卧病期间所作,表达了诗人身患疾病的痛苦和对人生的感悟。

首联描写了诗人病中的状态。“遗编坐罢披三豕,小轴行当倦伍禽。”诗人因病无法继续整理书籍,也无心欣赏自然美景,可见其精神萎靡。

颔联和颈联进一步阐述了病痛带来的困扰。“谦肆有徵常遇困,刀圭无状为攻深。长卿痟渴应难奈,玄晏清羸已不禁。”诗人反思自己为人处世的困境,感叹药物的无效,并以司马相如和张玄晏的例子,暗示自己病情的严重。

尾联表达了诗人试图摆脱病痛的努力和无奈。“约缚隐囊聊阁膝,忘怀未得是微吟。”诗人依靠隐囊来缓解身体的痛苦,但仍然无法摆脱病痛的折磨,只能发出轻轻的呻吟。

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困境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以平淡的笔触,描绘了病中的种种感受,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无奈。诗中运用了一些典故,如“披三豕”、“长卿痟渴”、“玄晏清羸”,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林逋[宋代]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5d36c69b342b14b88b7e.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