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卢纶的诗>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时舅氏初贬官池州)>

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时舅氏初贬官池州),卢纶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时舅氏初贬官池州)全诗,卢纶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时舅氏初贬官池州)古诗,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时舅氏初贬官池州)翻译,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时舅氏初贬官池州)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卢纶

孤贱易蹉跎,其如酷似何。
衰荣同族少,生长外家多。
别国桑榆在,沾衣血泪和。
应怜失行雁,霜霰寄烟波。

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时舅氏初贬官池州)译文

我孤单卑微,命运容易失意蹉跎,这境遇和舅父您是多么相像啊!家族中兴盛和衰败的人都很少,我从小到大都住在外婆家。您被贬谪到远方,晚年就像日落他乡,我为您悲伤,泪水和着血水湿透衣衫。希望您能怜悯我这只迷途的孤雁,身处凄冷的霜雪之中,只能把思念寄托给渺茫的烟波。

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时舅氏初贬官池州)注释

  • 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时舅氏初贬官池州):题目,意为前往池州拜见舅父,留诗给考功郎中舅父(当时舅父刚被贬官到池州)。池州:今安徽省池州市。拜觐:拜见。舅氏:舅父。考功郎中:官名,掌管考核官吏功过的官职。贬官:被贬职。
  • 孤贱易蹉跎:我孤单卑微,命运容易失意蹉跎。孤贱:孤单卑微。蹉跎:虚度光阴,失意。
  • 其如酷似何:这境遇和您是多么相像啊!其如:如何,怎样。酷似:非常相似。
  • 衰荣同族少:家族中兴盛和衰败的人都很少。衰荣:衰败和兴盛。
  • 生长外家多:从小到大都住在外婆家。外家:外婆家。
  • 别国桑榆在:您被贬谪到远方,晚年就像日落他乡。别国:指池州,相对于京城长安而言。桑榆:指日落时阳光照在桑树和榆树上的景象,比喻晚年。
  • 沾衣血泪和:我为您悲伤,泪水和着血水湿透衣衫。沾衣:浸湿衣服。血泪:极度悲伤的眼泪。
  • 应怜失行雁:希望您能怜悯我这只迷途的孤雁。应怜:应该怜悯。失行雁:离群的雁,比喻孤单失意的人。
  • 霜霰寄烟波:身处凄冷的霜雪之中,只能把思念寄托给渺茫的烟波。霜霰:霜和雪,形容环境恶劣。烟波:茫茫的水面,比喻渺茫的希望。

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时舅氏初贬官池州)讲解

这首诗是卢纶在探望被贬谪池州的舅父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舅父的深切同情和对自身命运的感伤。

  • 前四句 诗人首先点明自己的身世和处境:孤单卑微,命运容易蹉跎,这与被贬谪的舅父非常相似。同时,诗人也暗示了自己与家族关系的疏远,从小在外婆家长大,更增添了孤单感。
  • 中间两句 写舅父被贬谪的处境,用“别国桑榆”比喻舅父晚年凄凉,表达了诗人极度的悲伤和同情。
  • 后两句 诗人以“失行雁”自比,表达了自己孤立无援的处境,希望得到舅父的怜悯和关怀。最后一句“霜霰寄烟波”更增添了诗歌的悲凉气氛,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和迷茫。

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运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与舅父的处境,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关怀和对自身命运的感伤,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诗中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因政治斗争而遭受贬谪的普遍现象,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卢纶[唐代]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504481c2a71aac9d412d.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