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林逋的诗>采山石>

采山石,林逋采山石全诗,林逋采山石古诗,采山石翻译,采山石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林逋

危阁闲登日渐曛,整屏晴雨枕江濆。
秋稜瘦出无多寺,古翠浓连一半云。
坐卧不抛输钓叟,往来长见属鸥群。
翻然却怪宣城守,是甚移将李白坟。

采山石译文

我悠闲地登上高阁,只见夕阳西沉,天色渐晚。居所面对着江边,晴天雨景都如画屏般尽收眼底。秋日山势清瘦,显露出几座寺庙,古老的翠色浓重,与一半的云彩相连。我像隐士一样,或坐或卧,不肯放弃这片山水,时常看到成群的鸥鸟往来飞翔。忽然觉得奇怪,那宣城太守做了什么事,竟然要把李白的坟墓迁到这里来呢?

采山石注释

  • 危阁:高楼。
  • 曛(xūn):昏黄,指日落时分。
  • 整屏:像整幅屏障一样。
  • 晴雨枕江濆(fén):晴天雨天都依傍着江边。濆,水边。
  • 秋稜(líng):秋天的山势。
  • 瘦出:显露出来。
  • 古翠:古老的翠绿色,指山林树木。
  • 属(zhǔ):隶属,这里指成群。
  • 翻然:突然, неожиданно.
  • 宣城守:宣城太守。
  • 是甚:是什么,干什么。
  • 李白坟:李白的坟墓。李白晚年曾客居当涂,死后葬于当涂,后迁葬青山。

采山石讲解

这首诗是林逋登高远望,抒发隐逸情怀和对李白遭遇的感慨之作。

首联点明时间和地点。“危阁闲登日渐曛”,诗人悠闲地登上高楼,时间是日暮时分,为全诗奠定了一种闲适、萧瑟的基调。次句“整屏晴雨枕江濆”,写诗人所见之景,晴天雨景都如画屏般展现在眼前,突出了诗人居所的优越,也暗示了诗人隐逸生活的舒适。

颔联描绘秋日山景。“秋稜瘦出无多寺”,秋天的山势清瘦,显露出几座寺庙,寥寥几笔,勾勒出秋山的清冷之感。“古翠浓连一半云”,古老的翠色浓重,与一半的云彩相连,写出了山林树木的茂盛,也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意境。

颈联表达诗人隐逸的情怀。“坐卧不抛输钓叟”,诗人像隐士一样,或坐或卧,不肯放弃这片山水,表明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和坚守。“往来长见属鸥群”,时常看到成群的鸥鸟往来飞翔,写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也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淡泊。

尾联笔锋一转,表达了诗人对李白遭遇的感慨。“翻然却怪宣城守”,诗人忽然觉得奇怪,那宣城太守做了什么事?“是甚移将李白坟”,竟然要把李白的坟墓迁到这里来呢?诗人用疑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宣城太守做法的不解和不满,也暗示了对李白命运的同情和惋惜。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表达了诗人隐逸的情怀和对李白的敬仰。诗人通过描写秋日山景和隐逸生活,展现了自己高洁的品格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历史人物的关注,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林逋[宋代]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092f970597ce36dbc5f.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