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驾的诗>昆山>

昆山,刘驾昆山全诗,刘驾昆山古诗,昆山翻译,昆山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刘驾

肯时玉为宝,昆山过不得。
今时玉为尘,昆山入中国。
白玉尚如尘,谁肯爱金银。

昆山译文

如果人们肯定玉是宝物,那么昆山的玉就不会流出。如今人们认为玉是尘土,昆山的玉才得以进入中原。白玉尚且像尘土一样被轻视,又有谁会真心喜爱金银呢?

昆山注释

  • 肯时:肯定玉是宝物的时代。
  • 玉为宝:把玉看作宝物。
  • 昆山:传说中产玉的名山。这里代指玉。
  • 过不得:流不过来,指玉不会流出昆山。
  • 今时:现在。
  • 玉为尘:把玉看作尘土,指玉不被重视。
  • 入中国:进入中原地区。
  • 白玉:洁白的玉石。
  • 尚如尘:还像尘土一样。
  • 金银:贵重金属,指代世俗的财富。

昆山讲解

这首诗以白玉的命运变化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价值颠倒的感慨。

首联“肯时玉为宝,昆山过不得”,设想在人们肯定玉的价值时,昆山的玉是不会轻易流出的,暗示了当时玉被珍视的社会风气。

颔联“今时玉为尘,昆山入中国”,笔锋一转,描写了玉被轻视的现状,昆山的玉得以进入中原,反衬了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尾联“白玉尚如尘,谁肯爱金银”,进一步深化主题,白玉尚且被视作尘土,那么人们追求的就只有金银等世俗的财富了。诗人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世人追逐名利、价值观扭曲的失望和批判。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对玉的命运变化的描写,揭示了社会风气的变化,表达了对世俗价值观的批判,以及对真正价值被埋没的惋惜。

刘驾[唐代]

刘驾,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江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与曹邺友善,俱工古风。邺先及第,不忍先归,待于长安。辛文房称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为时所宗。”(《唐才子传》卷七)其诗较有社会内容,如《反贾客乐》反映农民疾苦,《有感》抨击边将腐化,《弃妇》表现对被遗弃妇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较好的作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诗集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事迹见其《唐乐府十首序)) 、《唐摭言》卷四、《唐才子传》卷七。《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edefe52e4c37c1921dfe.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