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柳永的诗>望远行(仙吕调)>

望远行(仙吕调),柳永望远行(仙吕调)全诗,柳永望远行(仙吕调)古诗,望远行(仙吕调)翻译,望远行(仙吕调)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柳永

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
乱飘僧舍,密洒歌楼,迤逦渐迷鸳瓦。
好是渔人,披得一蓑归去,江上晚来堪画。
满长安,高却旗亭酒价。
幽雅。
乘兴最宜访戴,泛小棹、越溪潇洒。
皓鹤夺鲜,白鹇失素,千里广铺寒野。
须信幽兰歌断,彤云收尽,别有瑶台琼榭。
放一轮明月,交光清夜。

望远行(仙吕调)译文

广阔的天空降下祥瑞,寒风如剪刀般裁剪,细密的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雪花纷乱地飘落在寺庙,密集地洒在歌楼之上,渐渐地迷蒙了覆盖着鸳鸯瓦的屋顶。此时最美的是那渔人,披着蓑衣归去,江上晚景美得像一幅画。大雪覆盖长安,酒楼的酒价也因此抬高。

幽静雅致。此时最适合乘兴去拜访戴逵,划着小船,在越溪上悠然自得。白鹤也失去了原有的鲜亮,白鹇也失去了纯洁的本色,千里之遥都被这寒冷的雪野覆盖。要相信,即使幽兰的歌声停止,红色的云彩消散殆尽,也会有如瑶台琼榭般的美景。等到一轮明月升起,月光与雪光交相辉映,清澈明亮。

望远行(仙吕调)注释

  • 望远行:词牌名,又名“仙吕调”。
  • 降瑞:降下祥瑞,指下雪。
  • 翦(jiǎn):裁剪。
  • 淅淅(xī xī):形容轻微的声音,这里指雪花飘落的声音。
  • 瑶花:洁白如玉的花,这里指雪花。
  • 僧舍:僧人居住的房屋。
  • 歌楼:歌舞场所。
  • 迤逦(yǐ lǐ):连绵不断的样子。
  • 鸳瓦:指覆盖着鸳鸯图案的瓦。
  • 蓑(suō):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雨具。
  • 旗亭:古代的酒楼。
  • 高却:抬高。
  • 访戴:指拜访戴逵。戴逵是东晋的隐士,喜欢隐居山林。
  • 小棹(zhào):小船。
  • 越溪:指浙江一带的溪流。
  • 潇洒:自然大方,不拘束。
  • 皓鹤:洁白的鹤。
  • 白鹇(xián):一种羽毛洁白的鸟。
  • 失素:失去原有的颜色。
  • 寒野:寒冷的田野。
  • 须信:必须相信。
  • 幽兰歌断:指幽兰的歌声停止,比喻美好的事物暂时消失。
  • 彤云:红色的云彩。
  • 瑶台琼榭(xiè):用玉石建造的宫殿,形容美好的景物。
  • 交光:交相辉映。

望远行(仙吕调)讲解

这首词描写雪后初晴的美景,展现了词人柳永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受。

上阕写雪景。词人从天空、地面、人物等多个角度描写雪景,突出了雪的洁白、轻盈和覆盖之广。词中“乱飘僧舍,密洒歌楼,迤逦渐迷鸳瓦”几句,以动衬静,将雪的动态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好是渔人,披得一蓑归去,江上晚来堪画”一句,则将雪景与人物活动相结合,描绘出一幅生动的雪景图,充满了生活气息。

下阕写雪后初晴的景象。词人先用“满长安,高却旗亭酒价”一句,点明雪后长安的景象,暗示了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接着,词人以“幽雅”二字概括雪后初晴的景象,并用“乘兴最宜访戴,泛小棹、越溪潇洒”几句,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最后,词人以“放一轮明月,交光清夜”作结,将雪后初晴的景象推向高潮,展现出一幅清丽、明亮的画面。

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深远,表达了词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词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衬托等,使得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柳永[宋代]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9df96f3af4533ae45909.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