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罗隐的诗>焚书坑>

焚书坑,罗隐焚书坑全诗,罗隐焚书坑古诗,焚书坑翻译,焚书坑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罗隐

千载遗踪一窖尘,路傍耕者亦伤神。
祖龙算事浑乖角,将谓诗书活得人。

焚书坑译文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遗迹,如今只剩下一堆尘土。路旁的耕田人,谈及此事也感到伤心。秦始皇盘算的这件事真是大错特错,他竟然认为诗书会使百姓复活。

焚书坑注释

  • 千载遗踪:千年以前留下的遗迹,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遗址。
  • 一窖尘:一个土坑中的尘土,形容焚书坑儒遗址的荒凉。
  • 路傍耕者:路旁的耕田人,指普通的百姓。
  • 伤神:伤心,感到惋惜。
  • 祖龙:指秦始皇。古代以龙比喻帝王,秦始皇自认为是始皇帝,故称祖龙。
  • 算事:盘算的事情,指焚书坑儒这件事。
  • 浑:简直,完全。
  • 乖角:乖谬,错误。
  • 将谓:以为,认为。
  • 活得人:使人复活,这里指使百姓起来反抗。

焚书坑讲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所作的《焚书坑》。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行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首联“千载遗踪一窖尘,路傍耕者亦伤神”,诗人首先描绘了焚书坑儒遗址的景象:千年过去了,曾经的坑儒之处只剩下一堆尘土,荒凉而凄凉。路旁的耕田人,谈及此事,也无不感到伤心。这一句既写出了焚书坑儒造成的历史影响之深远,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暴行的痛惜之情。

颔联“祖龙算事浑乖角,将谓诗书活得人”,诗人直抒胸臆,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动机和结果进行了批判。诗人认为,秦始皇盘算的这件事真是大错特错,他竟然认为诗书会使百姓起来反抗他的统治。诗人用反讽的语气,揭示了秦始皇的愚蠢和残暴。事实上,焚书坑儒并没有阻止秦朝的灭亡,反而加速了它的覆灭。

全诗语言精炼,寓意深刻,既是对秦始皇暴行的批判,也是对历史教训的反思。诗人通过对焚书坑儒遗址的描写和对秦始皇动机的剖析,告诫后人要以史为鉴,珍惜文化,尊重知识,施行仁政,才能长治久安。诗中“路傍耕者亦伤神”一句,更体现了诗人对普通百姓的同情和对民意的重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罗隐[唐代]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fcb326cb0a42248a6191.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