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白的诗>邺中赠王大(一作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

邺中赠王大(一作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李白邺中赠王大(一作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全诗,李白邺中赠王大(一作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古诗,邺中赠王大(一作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翻译,邺中赠王大(一作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白

一身竟无托,远与孤蓬征。
千里失所依,复将落叶并。
中途偶良朋,问我将何行。
欲献济时策,此心谁见明。
君王制六合,海塞无交兵。
壮士伏草间,沉忧乱纵横。
飘飘不得意,昨发南都城。
紫燕枥下嘶,青萍匣中鸣。
投躯寄天下,长啸寻豪英。
耻学琅琊人,龙蟠事躬耕。
富贵吾自取,建功及春荣。
我愿执尔手,尔方达我情。
相知同一己,岂惟弟与兄。
抱子弄白云,琴歌发清声。
临别意难尽,各希存令名。

邺中赠王大(一作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译文

我漂泊一生竟然没有归宿,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远行。 远离家乡千里失去了依靠,又像飘落的树叶随风飘零。 途中偶然遇到你这位好朋友,问我将要到哪里去。 我本想贡献治国安邦的策略,可惜我的心意有谁能明白? 当今君王统治着天下,四海安定没有战争。 可是壮志之士却隐伏在草野之间,满怀忧愁,思绪纷乱。 我飘零失意,昨天才从南都出发。 紫燕在马厩下嘶鸣,宝剑在匣中发出清响。 我愿把此身投入到天下,长啸着去寻找英雄豪杰。 我鄙视像琅琊人一样,像诸葛亮那样隐居躬耕。 富贵要靠自己去争取,建功立业就在这美好的春光里。 我希望握住你的手,你才能真正了解我的心意。 我们彼此相知情同手足,不仅仅是兄弟情谊。 抱着孩子在白云间嬉戏,弹琴唱歌发出清越的声音。 临别之际情意难以表达完毕,各自希望能够留下美好的名声。

邺中赠王大(一作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注释

  • 邺中:指邺城,三国时曹魏的都城,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
  • 王大:生平不详,或为隐士。
  • 孤蓬:蓬草,随风飘转,比喻漂泊无定。
  • 失所依:失去依靠。
  • 落叶并:像落叶一样随风飘零。
  • 济时策:治理时事的策略。
  • 六合:指天地四方,即天下。
  • 海塞无交兵:四海安定没有战争。
  • 南都:指金陵,即今南京。
  • 紫燕:指燕子,这里指马。
  • 青萍:宝剑名。
  • 投躯:献身。
  • 琅琊人:指诸葛亮,他曾隐居琅琊。
  • 龙蟠事躬耕:像诸葛亮一样隐居躬耕。龙蟠,指诸葛亮隐居的地方。
  • 及春荣:趁着春光建功立业。
  • 尔:你,指王大。
  • 同一己:情同手足。
  • 令名:美好的名声。

邺中赠王大(一作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讲解

这首诗是李白在邺城赠给友人王大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的苦闷,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及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诗的前四句,写诗人自身的处境,漂泊无依,像孤蓬、落叶一样。接着四句,写诗人遇到友人王大,倾诉自己的志向,渴望为国效力,但却无人赏识。再往下八句,写诗人对时局的看法,虽然天下太平,但壮士却被埋没,诗人因此感到失意,想要寻找英雄豪杰。最后八句,写诗人与友人的情谊,表达了诗人不甘隐居,渴望建功立业的决心,以及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彼此勉励,希望都能留下美名。

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有对自身命运的感叹,也有对国家前途的关注,充分体现了李白豪迈奔放的诗歌风格。诗中运用了多个比喻,如孤蓬、落叶、紫燕、青萍等,使诗歌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尤其是“富贵吾自取,建功及春荣”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李白[唐代]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fa57687478787701a394.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