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林景熙的诗>挽徐若翁>

挽徐若翁,林景熙挽徐若翁全诗,林景熙挽徐若翁古诗,挽徐若翁翻译,挽徐若翁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林景熙

化鹏有便风初积,栖鹏无端日已斜。
绝漠亦传垂死偈,故朝曾是劝忠家。
层霄梦断关山笛,深雪魂归院落花。
公论盖棺应自定,犹言遗德在东嘉。

挽徐若翁译文

鲲鹏变化,本有顺风相助,前途无量,却不幸早早结束了生命,如夕阳般西下。

据说他临终前还留下了佛偈,可见其内心平静淡泊。他的先辈曾在朝廷力劝忠义,是忠良之后。

如今,他魂归故里,如同深雪覆盖庭院中的落花,往日高远的志向和对关山的思念都已成空。

世人对他的评价,想必在他盖棺定论之后自有公允。人们都说,他的遗德依然留在东嘉这片土地上。

挽徐若翁注释

  • 徐若翁: 指徐偃,字若翁,林景熙的朋友,浙江温州人。
  • 化鹏有便风初积: 比喻徐偃本有远大前程,但壮志未酬身先死。“化鹏”,语出《庄子·逍遥游》,鲲鹏展翅高飞。“便风”,顺风。
  • 栖鹏无端日已斜: 比喻徐偃不幸早逝。“栖鹏”,指鲲鹏栖息。“无端”,无故,意外。
  • 绝漠亦传垂死偈: 指徐偃临终前留下了佛偈。“绝漠”,极远之处,这里指徐偃去世之地。“偈 (jì)”,佛教用语,指用以表达一定意义的语句。
  • 故朝曾是劝忠家: 指徐偃的先辈曾在朝廷劝谏忠义。“故朝”,过去的朝代。“劝忠家”,指世代以忠义著称的家族。
  • 层霄梦断关山笛: 比喻徐偃壮志未酬。“层霄”,高空,比喻远大的志向。“关山笛”,指思念家乡的笛声。
  • 深雪魂归院落花: 比喻徐偃去世,魂归故里。“院落花”,庭院中的落花,比喻逝者。
  • 公论盖棺应自定: 指对徐偃的评价,在他去世后自然会有公正的论断。“盖棺定论”,指人死后对其一生的评价才能确定。
  • 犹言遗德在东嘉: 指人们都说徐偃的遗德仍然留在东嘉。“东嘉”,温州的古称。

挽徐若翁讲解

这首诗是林景熙为悼念友人徐若翁而作的挽诗。全诗表达了对友人早逝的惋惜之情,同时也赞扬了友人及其家族的品德。

首联以鲲鹏比喻徐偃,惋惜他壮志未酬,英年早逝。颔联写徐偃临终前的平静以及其家族的忠义传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品格的敬佩。颈联以“层霄梦断”、“深雪魂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去世的悲痛之情。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身后名声的期待,相信世人会对徐偃做出公正的评价,并称赞他的遗德长存。

全诗语言凝练,运用了多种意象和典故,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哀思和对友人品格的赞美。诗中既有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惋惜,也有对其家族忠义传统的赞扬,更有对友人身后名声的期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挽诗。

林景熙[宋代]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f752fe2a015ce4927051.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