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霁晚流阔,微风吹绿蘋。
鳞鳞远峰见,淡淡平湖春。
芳草日堪把,白云心所亲。
何时可为乐,梦里东山人。
大家都搜:
寄镜湖朱处士译文
雨后放晴的傍晚,镜湖水面开阔而平静地流淌,微风轻轻吹拂着湖面上的绿色浮萍。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峰显露出来,平静的湖面呈现出淡淡的春意。芳草一天比一天茂盛,令人感到爱惜,洁白的云朵寄托着我亲近自然的心情。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获得快乐,像隐居在东山的谢安一样,成为一个悠然自得的人呢?或许只能在梦中才能实现了。
寄镜湖朱处士注释
寄镜湖朱处士讲解
这首诗是李颀写给隐居在镜湖的朱处士的,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首联描绘了雨后镜湖傍晚的景色:湖水澄澈,微风吹拂,浮萍摇曳,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清新淡雅的基调。
颔联进一步描绘湖光山色:远处山峰层叠,湖面平静如镜,春意盎然,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颈联转入抒情:芳草日渐茂盛,白云悠然飘浮,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芳草的蓬勃生长,象征着生命力的旺盛,白云的自由自在,则寄托了诗人对无拘无束生活的渴望。
尾联以疑问作结,表达了诗人对何时才能真正获得快乐的迷茫和无奈,并以“梦里东山人”自况,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渴望像谢安一样,摆脱尘世的烦恼,归隐山林,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但现实的种种束缚,使他只能在梦中实现这个愿望。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也反映了古代文人普遍存在的矛盾心理。他们既渴望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又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摆脱尘世的束缚。这种矛盾心理,构成了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f624a941b57ae24b210a.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