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世民的诗>赋得夏首启节>

赋得夏首启节,李世民赋得夏首启节全诗,李世民赋得夏首启节古诗,赋得夏首启节翻译,赋得夏首启节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世民

北阙三春晚,南荣九夏初。
黄莺弄渐变,翠林花落馀。
瀑流还响谷,猿啼自应虚。
早荷向心卷,长杨就影舒。
此时欢不极,调轸坐相於。

赋得夏首启节译文

北方的宫阙,春天已近尾声,南面的屋檐下,夏天刚刚开始。黄莺的鸣叫声渐渐变化,翠绿的树林里,残花零落凋零。瀑布的流水声回响在山谷之间,猿猴的啼叫声独自应和着空旷的山林。早开的荷叶开始卷曲,新长的杨树在阳光下投下舒展的树影。在这美好的时刻,欢乐的心情难以穷尽,弹奏着琴瑟,彼此唱和。

赋得夏首启节注释

  • 赋得:古诗的一种写作方式,即以某事物或情景为题作诗,多为应制之作。
  • 夏首启节:夏天开始的节气。
  • 北阙:指皇宫,因皇宫多朝北而开。
  • 三春:指春季的三个月,即农历正月、二月、三月。
  • 南荣:南面的屋檐。
  • 九夏:指夏季的九十天。
  • 弄:鸣叫。
  • 馀:残余,指残花。
  • 瀑流:瀑布的流水。
  • 还响谷:回响在山谷中。
  • 应虚:应和空旷的山谷。
  • 早荷:早开的荷花。
  • 向心卷:荷叶初生时卷曲的形态。
  • 长杨:高大的杨树。
  • 就影舒:随着阳光的照射,树影舒展开来。
  • 此时:指夏天开始的时候。
  • 欢不极:欢乐的心情难以穷尽。
  • 调轸:调整琴瑟的音调,准备演奏。
  • 坐相於(yū):坐在一起,彼此唱和。於,通“吁”,叹词,表示感叹或应和。

赋得夏首启节讲解

这首诗是唐太宗李世民所作的一首应制诗。诗歌描绘了初夏时节的景色,抒发了愉悦的心情。

首联点明时节,以“北阙三春晚,南荣九夏初”概括了季节的交替,北方皇宫的春天已经过去,南方屋檐下夏天刚刚开始,点明题意。

颔联和颈联则具体描绘了初夏的景色。“黄莺弄渐变,翠林花落馀”写出了鸟语花残的景象,说明春天已经过去,夏天已经到来。“瀑流还响谷,猿啼自应虚”则写出了山谷的空旷和幽静,以动衬静,更显山林的清幽。“早荷向心卷,长杨就影舒”则描绘了植物的生长状态,荷叶卷曲,杨树舒展,充满了生机。

尾联则抒发了作者的心情,“此时欢不极,调轸坐相於”表达了作者在欣赏美景时的喜悦之情,以及与他人一同享受的乐趣。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对仗工整,描绘的景物生动形象,抒发的情感真挚,是一首不错的应制诗。诗中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体现了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李世民[唐代]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f5ad151f46e7df2bbb0a.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