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世民的诗>谒并州大兴国寺诗>

谒并州大兴国寺诗,李世民谒并州大兴国寺诗全诗,李世民谒并州大兴国寺诗古诗,谒并州大兴国寺诗翻译,谒并州大兴国寺诗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世民

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
梵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
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
未佩兰犹小,无丝柳尚新。
圆光低月殿,碎影乱风筠。
对此留馀想,超然离俗尘。

谒并州大兴国寺诗译文

返回都城时巡游这块福地,放眼远望,尽情欣赏美好的春日。寺庙的钟声交替鸣响,佛法如同日月般照耀世间。高耸的寺庙仿佛承接甘露,飘落的花朵近在脚边,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兰草还未佩戴显得稚嫩娇小,柳条也才刚刚吐出新芽。皎洁的月光映照着寺庙,竹林的影子在风中摇曳。面对此情此景,心中留下无限遐想,超脱世俗的烦恼。

谒并州大兴国寺诗注释

  • 回銮:指皇帝返回都城。銮,皇帝的车驾。
  • 福地:指有灵气、吉祥的地方,此处指大兴国寺。
  • 芳晨:美好的早晨,指春日。
  • 梵钟:寺庙里的钟。
  • 法日:比喻佛法,像太阳一样普照世间。
  • 双轮:指佛法的两个方面,如教义和实践。
  • 宝刹:指寺庙。刹,寺庙的别称。
  • 天花:指自然界的花朵,也指佛教中散花供佛的天花。
  • 未佩兰犹小:兰草还未长到可以佩戴的程度,形容兰草稚嫩。
  • 无丝柳尚新:柳条刚刚吐出新芽,形容柳树的生机勃勃。丝,指柳条。
  • 圆光:佛像背后的光环,这里指月光。
  • 月殿:指月宫,这里指月亮。
  • 碎影:破碎的影子。
  • 风筠:风中的竹子。筠,竹子的青皮。
  • 超然:超出、脱离。
  • 俗尘:世俗的烦恼。

谒并州大兴国寺诗讲解

这首诗是唐太宗李世民巡游并州大兴国寺时所作。全诗描绘了寺庙的庄严景象和美好的春日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尊崇以及超脱世俗的心境。

首联点明时间和地点,交代了诗人巡游大兴国寺的背景。颔联描绘了寺庙的庄严气氛,钟声悠扬,佛法普照。颈联则描绘了寺庙周围的景色,甘露、天花、兰草、柳条,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颈联运用了细节描写,更显生动形象。尾联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面对美景,心中充满了美好的遐想,也希望能够超脱世俗的烦恼,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也反映了唐太宗在治国理政之余,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诗中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对佛理的感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志向。

李世民[唐代]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a651809842798e64e2a3.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