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刚刚开创之时,天、地、人三才才确定了各自的位置。
不仅仅是树立官吏来管理百姓,也确实垂示了文字用以记载。
朝代更迭,有德者承受天命,美好的蓝图从未停止被记录。
刘秀重兴汉室继承君主的正道,雄才大略撰写皇朝大业。
潜藏的龙既然可以腾跃而起,那追逐兔子又有何难呢?
前代的史书已经用尽了美好的辞藻,后世的子孙也沉浸在典雅的思考之中。
书籍言论宣扬着汉朝兴盛的功绩,弥补缺漏,发扬光大司马彪的宏伟志向。
山川河流依旧是旧时的道路,郡县封国开创了新的意义。
梅山上的石头还未显出腐朽之态,谷水又有什么可称奇异的呢?
车马服饰随着名位而彰显不同,文物制度因时代而变化设置。
绘有凤凰的兵器护卫着四通八达的道路,皇帝的车辆驾驭着柔顺的马。
清廉和污浊一定能够得到澄清,细微和宏大希望能不被抛弃。
考察礼仪不会失去秩序,遵循礼法才能把事情办好。
政令宣扬如同竹管校正音律一样和谐,太平时代各种法规完备。
文学园地雕琢着奇异的光彩,艺术之门蕴含着深刻的意蕴。
云彩飞动,星辰一同流动,风吹动,月亮也一同到来。
祭祀天地依照法令典章,祭坛的选择依赖于良好的地理位置。
五种祥瑞的征兆最终没有违背,各个官署确实得到了庇护。
我趁着空闲之时,在谈论中引出知识的源泉。
探讨研究穷尽义理的府库,仔细查看翻阅经书典籍。
高深的辨析实在难以企及,基础的学问最终先感到不足。
听闻道理确实知道荣耀,拿起笔来又怎能忘记惭愧。
这首诗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后汉书·志》所作的赞诗,旨在赞扬司马彪续写《后汉志》的功绩,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继承和发扬汉朝文化的雄心壮志。
诗歌首先从宇宙开创、人文初兴的角度入手,强调了文字记录的重要性,指出历代君王都重视历史的传承。接着,赞扬东汉光武帝刘秀重兴汉室的功绩,并借司马彪续写《后汉志》一事,表达自己继承汉朝文化的决心。诗中运用了“潜龙跃”、“逵兔致”等典故,比喻自己有能力完成先辈的伟业。
随后,诗歌描写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安定和文化的繁荣,如“车服随名表,文物因时置”、“政宣竹律和,时平玉条备”、“文囿雕奇彩,艺门蕴深致”等句,展现了唐太宗治下的盛世景象。
最后,诗人笔锋一转,表达了自己对于学问的谦虚态度,既有继承前人的荣耀感,也有自知学识不足的愧疚感。全诗气势恢宏,辞藻华丽,既有对历史的追溯和赞扬,也有对现实的描绘和反思,充分体现了唐太宗的雄才大略和文化修养。
总而言之,这首诗不仅是一篇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赞颂之作,更是一篇充满政治抱负和文化自信的宣言书,展现了唐太宗渴望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