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罗隐的诗>金陵夜泊>

金陵夜泊,罗隐金陵夜泊全诗,罗隐金陵夜泊古诗,金陵夜泊翻译,金陵夜泊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罗隐

冷烟轻淡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
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
地销王气波声急,山带秋阴树影空。
六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

金陵夜泊译文

清冷的烟雾轻柔飘渺,依傍着衰败的草丛,今夜我停船在秦淮河边,如同漂泊的断蓬一般。栖息的雁鸟被远处打酒的灯火惊动,远远飞去,栖息的乌鸦躲避着落帆带来的风,在高处盘旋。 金陵的王气已经消散,只有秦淮河的波涛声依旧急促,秋天的阴影笼罩着山峦,树木的影子显得空旷萧瑟。六朝的帝王将相早已不见踪影,思量他们的魂灵,应该是在这明亮的月光之中吧。

金陵夜泊注释

  • 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六朝古都。
  • 夜泊:夜晚停船。
  • 冷烟轻淡:清冷的烟雾轻柔飘渺。
  • 衰丛:衰败的草丛。
  • 秦淮:秦淮河,流经南京。
  • 断蓬:被风吹断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
  • 栖雁远惊沽酒火:栖息的雁鸟被远处打酒的灯火惊动,远远飞去。沽(gū):买,这里指打酒。
  • 乱鸦高避落帆风:栖息的乌鸦躲避着落帆带来的风,在高处盘旋。
  • 王气:帝王之气,指金陵曾经是六朝都城。
  • 地销王气波声急:金陵的王气已经消散,只有秦淮河的波涛声依旧急促。
  • 秋阴:秋天的阴影。
  • 六代精灵:指六朝的帝王将相。六代:指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均建都于金陵。
  • 思量应在月明中:思量他们的魂灵,应该是在这明亮的月光之中吧。

金陵夜泊讲解

《金陵夜泊》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停泊在金陵秦淮河边的景象,抒发了对六朝兴衰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思考。

首联描写了诗人夜泊秦淮河的环境。“冷烟轻淡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诗人用“冷烟”、“轻淡”、“衰丛”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清冷、萧瑟的氛围,暗示了金陵的衰败。诗人自比为“断蓬”,漂泊不定,也暗示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处境。

颔联描写了夜泊秦淮河所见的景象。“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雁鸟惊飞,乌鸦高避,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夜晚秦淮河的寂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颈联抒发了诗人对六朝兴衰的感慨。“地销王气波声急,山带秋阴树影空”,金陵的王气已经消散,只有秦淮河的波涛声依旧急促,秋天的阴影笼罩着山峦,树木的影子显得空旷萧瑟。诗人用“王气销”、“波声急”、“秋阴”、“树影空”等词语,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六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六朝的帝王将相早已不见踪影,他们的魂灵,应该是在这明亮的月光之中吧。诗人认为,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历史人物的精神却永远存在。诗人将历史人物的精神寄托在明月之中,也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希望。

总的来说,《金陵夜泊》这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罗隐[唐代]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f4b82c8dfc7c0c987138.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