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罗隐的诗>红叶>

红叶,罗隐红叶全诗,罗隐红叶古诗,红叶翻译,红叶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罗隐

不奈荒城畔,那堪晚照中。
野晴霜浥绿,山冷雨催红。
游子灞陵道,美人长信宫。
等闲居岁暮,摇落意无穷。

红叶译文

实在经受不住这荒凉城池的边缘,更何况身处傍晚夕阳的照耀之中。

原野放晴后,秋霜沾湿了依旧翠绿的草木;山中寒冷,秋雨催促着枫叶变红。

游子正走在灞陵的道路上,美人被幽禁在长信宫中。

轻易地就到了岁末,草木摇落,心中感慨万千。

红叶注释

  • 奈:经受,忍受。
  • 荒城畔:荒凉的城边。
  • 那堪:哪里经得起,何况。
  • 晚照:夕阳。
  • 浥(yì):湿润。
  • 灞陵道:汉代灞陵桥,是送别之地。
  • 长信宫:汉代宫殿名,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后幽居于此。
  • 等闲:轻易地,随便地。
  • 岁暮:一年将尽的时候。
  • 摇落:草木凋零。

红叶讲解

《红叶》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写红叶在特定环境下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人生飘零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对比、借代等手法,营造出一种凄凉、感伤的氛围。

首联点明了红叶所处的环境:荒凉的城边和夕阳的照耀下,烘托出红叶孤寂、凄凉的处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奈”、“那堪”两个反问词语,加强了语气,突出了诗人对红叶命运的同情。

颔联描写了红叶的两种状态:原野放晴后,秋霜沾湿了依旧翠绿的草木,这是一种生机;山中寒冷,秋雨催促着枫叶变红,这是一种衰败。这两种状态形成对比,暗示了自然界的更替变化,也象征着人生的起伏。

颈联则将红叶与人联系起来:游子走在灞陵的道路上,暗示着离别和漂泊;美人被幽禁在长信宫中,暗示着失意和孤独。这两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将红叶的命运与游子、美人的命运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尾联点明了主题:轻易地就到了岁末,草木摇落,心中感慨万千。诗人感叹时光流逝之快,人生易老,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和惋惜。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漂泊不定、怀才不遇的命运。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它通过描写红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罗隐[唐代]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c5adf714dd0c419b8b29.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