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林景熙的诗>葛坛即事>

葛坛即事,林景熙葛坛即事全诗,林景熙葛坛即事古诗,葛坛即事翻译,葛坛即事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林景熙

半壑松云识稚川,携琴曾此写风泉。
日乌月兔神丹古,春蚓秋蛇醉墨鲜。
世事荣枯成一笑,人生好丑在千年。
下方城郭法如海,输与山中枕石眠。

葛坛即事译文

半山幽壑松涛白云,仿佛能辨认出葛洪当年炼丹的所在,我曾在此携琴吟咏,描绘风声和泉水之音。

太阳中的金乌、月亮中的玉兔,都见证了神丹的古老。春天蚯蚓般的笔迹、秋天蛇行的墨迹,都饱含着醉后的淋漓酣畅。

世事的荣辱兴衰,都已化为一笑置之。人生的美丑善恶,自有千年后的历史评判。

山下城郭的法度森严如大海般深广,哪里比得上我在此山中枕石而眠的自由自在呢?

葛坛即事注释

  • 葛坛:指葛洪炼丹之处。葛洪,字稚川,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
  • 壑:山谷。
  • 稚川:葛洪的字。
  • 风泉:风声和泉水声。
  • 日乌月兔:古代神话中,太阳中有金乌,月亮中有玉兔,这里借指岁月。
  • 神丹:道教炼制的仙丹。
  • 春蚓秋蛇:形容书法拙劣,这里反用其意,形容醉后笔墨的自由挥洒。春蚓:形容弯曲如蚯蚓。秋蛇:形容弯曲如蛇。
  • 世事荣枯:世间的荣华和衰败。
  • 下方城郭:指山下的城市。
  • 法如海:形容法度森严广大。
  • 输与:比得上。

葛坛即事讲解

《葛坛即事》是林景熙游览葛洪炼丹遗址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通过描写葛坛的景色和抒发个人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世事荣辱的超脱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首联点明地点,诗人来到葛洪炼丹的葛坛,周围是茂密的松林和缭绕的云雾,仿佛能感受到葛洪当年在此炼丹的情景。诗人曾在此抚琴,描绘风声和泉水,可见其隐逸之心。

颔联以“日乌月兔”和“春蚓秋蛇”两个意象,分别从时间和艺术的角度,来烘托葛坛的古老和诗人创作的自由。金乌和玉兔见证了神丹的古老,醉后的笔墨,不拘一格,自由挥洒。

颈联转入对世事的议论。诗人认为世间的荣辱兴衰,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一笑置之即可。人生的好坏,自有后人评说。

尾联将山中的自由与山下城郭的束缚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山下城郭的法度森严,如同大海一般,哪里比得上山中枕石而眠的自由呢?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开阔,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诗中运用了一些典故,如“日乌月兔”、“春蚓秋蛇”等,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林景熙[宋代]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f325327f350a59440be7.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