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中的诗>和朐阳载笔鲁裕见寄>

和朐阳载笔鲁裕见寄,李中和朐阳载笔鲁裕见寄全诗,李中和朐阳载笔鲁裕见寄古诗,和朐阳载笔鲁裕见寄翻译,和朐阳载笔鲁裕见寄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中

燕台多事每开颜,相许论交淡薄间。
饮兴共怜芳草岸,吟情同爱夕阳山。
露浓小径蛩声咽,月冷空庭竹影闲。
何事此时攀忆甚,与君俱是别乡关。

和朐阳载笔鲁裕见寄译文

燕台一带经常发生值得高兴的事情,每次听到都让人心情舒畅,我们彼此相交,看重的是那份平淡真挚的情谊。我们都喜爱在长满芳草的河岸边饮酒,兴致高昂,一同吟咏诗歌,共同欣赏夕阳西下的山景。露水浓重,小路之上,蟋蟀的叫声也显得低沉哀婉,月光清冷,空旷的庭院里,竹子的影子也显得清幽寂静。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特别思念往事呢?是因为你我都身处异乡啊。

和朐阳载笔鲁裕见寄注释

  • 朐阳:即朐山,在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一带。载笔:指做史官。鲁裕:人名,作者的朋友。
  • 燕台:燕昭王为招揽贤士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后泛指贤士聚集之地。多事:指值得高兴的事情多。
  • 相许:相互认可,彼此答应。论交:结交。淡薄:指情谊平淡真挚,不追求物质利益。
  • 饮兴:饮酒的兴致。共怜:共同喜爱。芳草岸:长满芳草的河岸。
  • 吟情:吟咏诗歌的情致。夕阳山:夕阳映照下的山景。
  • 蛩(qióng):蟋蟀。咽:声音低沉,形容哀婉。
  • 攀忆:追忆,回忆。甚:特别,更加。
  • 乡关:家乡,故乡。

和朐阳载笔鲁裕见寄讲解

这首诗是李中写给朋友鲁裕的,当时两人都在异乡为官,表达了彼此间的深厚情谊和思乡之情。

首联点明主题,说明两人在燕台相遇,彼此欣赏,结为好友,看重的是淡泊的君子之交。颔联描绘了两人共同的爱好和情趣,一同饮酒吟诗,欣赏美景,可见两人志趣相投。颈联描写了异乡的景色,露浓、蛩咽、月冷、竹影,烘托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尾联点明题旨,道出了此时追忆往事的原因,是因为你我都身处异乡,更增添了对家乡的思念。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和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中既有对美好景物的描写,也有对内心活动的刻画,情景交融,相得益彰,读来令人感动。尤其颈联的景物描写,寥寥几笔,便将异乡的清冷、寂静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尾联的直抒胸臆,更是点明了全诗的主旨,使情感得到了升华。

李中[唐代]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eea8e8264839cc749680.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