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林景熙的诗>昌原怀古>

昌原怀古,林景熙昌原怀古全诗,林景熙昌原怀古古诗,昌原怀古翻译,昌原怀古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林景熙

牛头一星化为石,千仞棱层垂铁脊。
隆隆隐隐佳气藏,列峰环拱效圭璧。
玉棺何代埋云根,三朝万乘子复孙。
典册辉煌照九土,岁时园庙严骏奔。
轮支自古几翻覆,山灵不守松柏秃。
离离荒草鬼火青,麦饭无人洒林麓。
我来吊古欲雪天,梵宫金碧栖寒烟。
残僧相对语寂寞,苔梅隔岭春年年。

昌原怀古译文

牛头山的星光陨落,化为巨石, 千仞山峰,棱角分明,像铁脊般垂下。 隆隆声响中,隐藏着美好的气象, 群峰环绕,如同朝拜的玉璧。

不知是哪个朝代的玉棺,埋藏在云雾缭绕的山根, 历经夏、商、周三朝,帝王将相子孙繁衍。 典章制度,辉煌灿烂,光照九州大地, 每逢岁时节日,宗庙园陵,庄严肃穆,车马奔腾。

历史车轮,自古以来几经翻覆, 山神也不守护,松柏枯秃凋零。 荒草丛生,鬼火闪烁, 无人祭奠,麦饭洒向山林。

我冒着欲雪的天气来凭吊古迹, 梵宫寺庙,金碧辉煌,笼罩在寒冷的烟雾中。 残存的僧人相对无言,一片寂寞, 苔藓覆盖的梅花,在山岭那边,年年报春。

昌原怀古注释

  • 昌原:古地名,在今韩国庆尚南道昌原市。
  • 牛头一星化为石:传说牛头山是星宿陨落所化。
  • 千仞:极言山之高。
  • 铁脊:形容山势险峻如铁的脊梁。
  • 佳气:美好的气象,祥瑞之气。
  • 圭璧: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所用的玉器,比喻群峰环绕。
  • 玉棺:指帝王或贵族的棺椁。
  • 云根:山脚。
  • 三朝:指夏、商、周三个朝代,泛指古代。
  • 万乘:指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代指帝王。
  • 九土:九州,指中国。
  • 岁时园庙:指每逢节日或祭祀时,帝王宗庙的祭祀活动。
  • 轮支:历史车轮,指朝代更替。
  • 山灵:山神。
  • 离离:茂盛的样子。
  • 鬼火:磷火,人或动物尸骨腐烂后产生的气体燃烧的现象。
  • 麦饭:用麦子煮的饭,古代常用于祭祀。
  • 林麓:山林。
  • 梵宫:寺庙。
  • 金碧:形容寺庙的华丽。
  • 寒烟:寒冷的雾气。
  • 苔梅:长满苔藓的梅花。

昌原怀古讲解

《昌原怀古》是林景熙凭吊昌原古迹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通过描写昌原的山川形胜、历史遗迹和萧条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叹息。

首联描写昌原的山势雄伟壮观,气象非凡。“牛头一星化为石,千仞棱层垂铁脊”用神话传说和形象的比喻,突出了牛头山的奇特和高峻。“隆隆隐隐佳气藏,列峰环拱效圭璧”则进一步渲染了山川的灵秀,暗示这里曾是帝王将相的陵寝所在。

颔联追忆昌原的辉煌历史。“玉棺何代埋云根,三朝万乘子复孙”点明了昌原曾是王侯将相的埋葬之地。“典册辉煌照九土,岁时园庙严骏奔”则描绘了昔日祭祀活动的盛况,表现了古代文明的灿烂。

颈联转入对现实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轮支自古几翻覆,山灵不守松柏秃”慨叹历史的兴衰更替,连山神也无法守护,松柏也枯萎凋零。“离离荒草鬼火青,麦饭无人洒林麓”则描绘了荒凉破败的景象,昔日的繁华已成过眼云烟。

尾联抒发了诗人凭吊古迹的感受。“我来吊古欲雪天,梵宫金碧栖寒烟”写诗人冒着风雪来到昌原,只见寺庙笼罩在寒冷的雾气中,更显凄凉。“残僧相对语寂寞,苔梅隔岭春年年”则写残存的僧人默默无语,只有苔藓覆盖的梅花,依然在山岭那边报春,寄托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希望。

全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叹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昔日辉煌的赞美,也有对现实衰败的感伤,更蕴含着对生命力的执着追求,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林景熙[宋代]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ee748a1252674eef3000.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