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复的诗>晚客狎至应接不一或有疑者作此诗示谢敞教授>

晚客狎至应接不一或有疑者作此诗示谢敞教授,李复晚客狎至应接不一或有疑者作此诗示谢敞教授全诗,李复晚客狎至应接不一或有疑者作此诗示谢敞教授古诗,晚客狎至应接不一或有疑者作此诗示谢敞教授翻译,晚客狎至应接不一或有疑者作此诗示谢敞教授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复

岸帻扶藜杖,移床傍晚林。
形骸犹是累,语默更何心。
望外浮云薄,凉生古汲深。
自怜多懒僻,尘色闷孤琴。

晚客狎至应接不一或有疑者作此诗示谢敞教授译文

傍晚时分,我扶着藜杖,漫步来到岸边,随意地摘下头巾。将床搬到傍晚的树林旁边。这副身躯终究还是个累赘,一言不发,还能有什么心思呢?极目远眺,天边浮云稀薄,古井幽深,凉意顿生。我自怜生性懒散怪僻,世俗的尘嚣,更使孤寂的琴声也为之沉闷。

晚客狎至应接不一或有疑者作此诗示谢敞教授注释

  • 狎至:亲近的人到来。

  • 应接不一:应酬接待,杂乱无章。

  • 疑者:心存疑虑的人。

  • 示:给……看。

  • 谢敞教授:诗人朋友,当时的教授。敞,名。

  • 岸帻(àn zé):在岸边取下头巾。帻,古代的一种头巾。

  • 藜杖(lí zhàng):用藜草做的拐杖。

  • 形骸(xíng hái):指身体。

  • 语默:说话或沉默。

  • 望外:意料之外,极目远眺之处。

  • 汲(jí):从井里打水。

  • 尘色:指世俗的喧嚣。

晚客狎至应接不一或有疑者作此诗示谢敞教授讲解

这首诗是李复写给他的朋友谢敞教授的,诗中表达了作者晚年隐逸的心境,以及对世事纷扰的厌倦。

首联点明时间和地点。“岸帻扶藜杖,移床傍晚林”,诗人傍晚时分来到岸边,随意地摘下头巾,扶着藜杖,将床搬到傍晚的树林旁边。这看似随意的举动,实则体现了诗人的一种隐逸情怀,想要远离尘嚣,回归自然。

颔联进一步抒发情感。“形骸犹是累,语默更何心”,诗人感叹这副身躯终究还是个累赘,一言不发,还能有什么心思呢?表达了诗人对身体的疲惫和对世事的厌倦。

颈联描写景物。“望外浮云薄,凉生古汲深”,诗人极目远眺,天边浮云稀薄,古井幽深,凉意顿生。这里的景物描写,不仅烘托了诗人孤寂的心境,也暗示了诗人想要追求一种清静淡泊的生活。

尾联是自嘲和感慨。“自怜多懒僻,尘色闷孤琴”,诗人自怜生性懒散怪僻,世俗的尘嚣,更使孤寂的琴声也为之沉闷。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孤僻性格的无奈,以及对世俗的厌恶。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表达了诗人晚年隐逸的心境,以及对世事纷扰的厌倦。诗中既有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也有对清静淡泊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淡泊名利的情怀。

李复[宋代]

宋京兆府长安人,字履中,世称潏水先生。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尝师张载。喜言兵事,于书无所不读,工诗文。累官中大夫、集贤殿修撰。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使,以议边事不合罢。金兵入关中,起知秦州,空城无兵,遂遇害。有《潏水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e730c100ef145ddd93b0.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