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兼的诗>新回车院筵上作>

新回车院筵上作,刘兼新回车院筵上作全诗,刘兼新回车院筵上作古诗,新回车院筵上作翻译,新回车院筵上作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刘兼

回车院子未回车,三载疲民咏袴襦。
借寇已承英主诏,乞骸须上老臣书。
黄金蜀柳笼朱户,碧玉湘筠映绮疏。
因问满筵诗酒客,锦江何处有鲈鱼。

新回车院筵上作译文

回车院的名称虽有“回车”二字,但实际上并未真正实行减免赋税的政策,这三年来百姓依旧困苦,只能吟唱着粗布短衣来表达他们的困顿。朝廷已经颁布了赦免盗贼的诏令,我这老臣也应该上书请求告老还乡了。金黄色的蜀柳笼罩着红色的门庭,碧绿色的湘竹倒映在雕花的窗户上。我于是问满座的饮酒赋诗的宾客,锦江哪里可以找到美味的鲈鱼呢?

新回车院筵上作注释

  • 回车院:唐末五代时,为征收赋税而设置的机构。传说汉代汲黯为东海太守时,因当地贫困,劝民归农,自己则退还朝廷所赐的车马,故称“回车”。这里反用其意,讽刺徒有虚名,并未真正减轻百姓负担。
  • 袴襦(kù rú):指粗布短衣,是贫苦百姓的衣着。
  • 借寇:指朝廷赦免盗贼的政策。
  • 英主:英明的君主。
  • 乞骸:请求告老还乡。古时官员辞官的常用语。
  • 黄金蜀柳:指蜀地的柳树,因其色泽金黄而得名。
  • 朱户:红色的门,指富贵人家的住宅。
  • 碧玉湘筠:指湘江一带的竹子,颜色碧绿如玉。
  • 绮疏:雕花的窗户。
  • 锦江:流经成都的河流。
  • 鲈鱼:一种味道鲜美的鱼。晋人张翰曾因思念家乡的鲈鱼而辞官。这里用鲈鱼的典故,暗示作者有归隐之意。

新回车院筵上作讲解

这首诗是作者在回车院的宴会上所作,通过对回车院徒有虚名、百姓生活困苦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百姓的同情。诗中运用了反讽、典故等多种手法,语言精炼,意蕴深刻。

首联点明题旨,以“回车院子未回车”开篇,直接揭示了回车院名不副实的本质。一个“未”字,道出了百姓的失望和作者的讽刺。次句“三载疲民咏袴襦”,进一步描绘了百姓的困苦生活,与“回车”形成鲜明对比。

颔联转入作者自身,表达了其对朝廷政策的看法和自身的处境。“借寇已承英主诏”,表明作者对赦免盗贼的政策有所不满,认为这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乞骸须上老臣书”,则暗示了作者的归隐之意,表达了其对官场的厌倦。

颈联描绘了回车院的景象。“黄金蜀柳笼朱户,碧玉湘筠映绮疏”,两句对仗工整,色彩鲜明,但华丽的景象与百姓的困苦形成鲜明对比,更突显了回车院的虚伪。

尾联以问句作结。“因问满筵诗酒客,锦江何处有鲈鱼”,表面上是询问鲈鱼的所在,实则暗示了作者的归隐之意。鲈鱼的典故,更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韵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回车院的讽刺和对百姓困苦的同情,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归隐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语言精炼,意蕴深刻,是一首具有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佳作。

刘兼[唐代]

刘兼,[约公元九六0年前后在世](即约周末宋初间前后在世)字不详,长安人,官荣州刺史。兼著有诗一卷,(《全唐诗》)传于世。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e4e284760c2c1cb507d4.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