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住衡州寺,随缘偶北来。
夜禅山雪下,朝汲竹门开。
半偈传初尽,群生意未回。
唯当与樵者,杖锡入天台。
大家都搜:
赠衡岳隐禅师译文
过去住在衡州的寺庙里,随顺因缘偶尔来到了北方。夜晚在山中白雪飘落时禅坐,清晨汲水时推开竹门。佛法精义已传授得差不多了,众人的意念思绪还未平息。我应当和打柴的人一样,拄着锡杖前往天台山。
赠衡岳隐禅师注释
赠衡岳隐禅师讲解
这是一首赠别诗,是作者李端赠给一位衡山来的隐居禅师的。全诗表达了对禅师的敬佩和对禅理的向往,也流露出作者自己的一种隐逸之情。
首联“旧住衡州寺,随缘偶北来”,交代了禅师的来历和行踪。说明禅师原本住在衡山上的寺庙,因为随顺因缘,偶然来到了北方。一个“偶”字,说明禅师的行踪不定,随遇而安,这也符合隐者的身份。
颔联“夜禅山雪下,朝汲竹门开”,描写了禅师清苦的修行生活。夜晚在山中雪地里禅坐,清晨打开竹门汲水,生活简单而充满禅意。这两句诗画面感很强,突出了禅师淡泊名利,苦心修行的形象。
颈联“半偈传初尽,群生意未回”,说明禅师已经传授了佛法精义,但是听者们仍然沉浸在思考之中,未能完全领悟。这既暗示了佛法的深奥,也表达了作者对禅师的敬佩之情。
尾联“唯当与樵者,杖锡入天台”,表达了作者的向往之情和隐逸之志。作者认为自己应当像那些打柴的人一样,拄着锡杖前往天台山,去追求更高的境界。这里,“樵者”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而“天台”则象征着佛法的圣地。这两句诗也暗示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禅师的敬佩和对禅理的向往,也流露出作者自己的一种隐逸之情。诗中运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增添了诗歌的禅意。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也很生动,例如“山雪”、“竹门”等,都为诗歌增添了色彩。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e46ae5b0acdea59f3492.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