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陵过柱史,简易在茅茨。
芳草如花种,修篁带笋移。
径幽人未赏,檐静燕初窥。
野客怜霜壁,青松画一枝。
大家都搜:
题杨侍郎新亭译文
在毗陵拜访杨侍郎,他生活简朴,住在茅屋里。 庭院里的芳草像是精心种植的花朵,挺拔的竹子带着新笋,显然是新移栽的。 幽静的小路很少有人欣赏,安静的屋檐下燕子才开始窥视。 我这位乡野客人喜爱他那如霜雪般洁白的墙壁,(因此)在墙上画了一枝青松。
题杨侍郎新亭注释
题杨侍郎新亭讲解
这首诗是刘商题写在杨凭新亭上的一首诗,赞美了杨凭高洁的品格和简朴的生活。
首联点明地点和人物,诗人拜访了住在毗陵的杨侍郎,并点出其住所的简朴。诗人用“简易在茅茨”一句,概括了杨凭生活环境的清贫,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描写新亭的景物,芳草如花,修竹带笋,生机盎然,也暗示了主人不落俗套的品味。诗人将“芳草”比作“花种”,将“修篁”描述为“带笋移”,赋予了景物以生命力,也暗示了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
颈联则从侧面烘托了杨凭的高洁品格。“径幽人未赏,檐静燕初窥”说明这里人迹罕至,环境清幽,只有燕子才敢来窥视。这两句既写出了新亭的幽静,也暗示了杨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尾联是诗人情感的升华。诗人自称“野客”,表达了对杨凭的敬佩之情。他喜爱杨凭那如霜雪般洁白的墙壁,于是画了一枝青松在上面。青松象征着高洁、坚贞的品格,诗人以画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杨凭的赞美之情。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新,通过对新亭景物的描写,以及对杨凭生活环境的烘托,表达了诗人对杨凭高洁品格的敬佩之情,也寄托了诗人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芳草如花种,修篁带笋移”等句,也体现了诗人对细节的观察和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e11654e5c3126d17abd0.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