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长卿的诗>龙门八咏。石楼>

龙门八咏。石楼,刘长卿龙门八咏。石楼全诗,刘长卿龙门八咏。石楼古诗,龙门八咏。石楼翻译,龙门八咏。石楼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刘长卿

隐隐见花阁,隔河映青林。
水田秋雁下,山寺夜钟深。
寂寞群动息,风泉清道心。

龙门八咏。石楼译文

隐约可见的楼阁掩映在繁花之中,隔着河流与青翠的树林相互辉映。秋季的田野里,大雁纷纷降落,远处的山寺里传来深夜的钟声,显得格外深沉。万物都已寂静无声,只有清风和泉水声涤荡着修道者的内心。

龙门八咏。石楼注释

  • 龙门八咏: 指诗人刘长卿在龙门所作的八首诗。龙门,指洛阳附近的伊阙山,因两山相对,望之如门而得名。
  • 石楼: 龙门八咏之一,指龙门山中的石楼。
  • 隐隐: 隐约,不清晰。
  • 花阁: 装饰有花的楼阁。
  • 隔河: 隔着河流。
  • 青林: 青翠的树林。
  • 水田: 种水稻的田地。
  • 秋雁下: 秋天大雁南飞,降落在田野里。
  • 山寺: 山中的寺庙。
  • 夜钟深: 深夜的钟声。深,指声音深沉,也暗示夜已深。
  • 寂寞: 寂静,没有声音。
  • 群动息: 各种活动的事物都停止了活动。
  • 风泉: 风声和泉水声。
  • 清道心: 使修道者的内心清净。

龙门八咏。石楼讲解

这首诗描绘了龙门石楼周围清幽寂静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清静淡泊的心境。

首联“隐隐见花阁,隔河映青林”,诗人用“隐隐”、“隔河”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又幽静的氛围。花阁与青林隔河相望,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颔联“水田秋雁下,山寺夜钟深”,诗人将视听感受结合起来,描绘了秋夜的景象。秋雁降落在水田中,山寺传来深沉的钟声,更显出环境的宁静。

颈联“寂寞群动息”,点明了环境的特点——寂静。万物都已停止了活动,更显出环境的幽深。

尾联“风泉清道心”,诗人以风声和泉水声来衬托环境的清幽,表达了自己清静淡泊的心境。风声和泉水声能够涤荡修道者的内心,使之更加清净。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远,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使诗歌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

刘长卿[唐代]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dfd1a5580a83849cb992.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