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克庄的诗>杂咏一百首·荀彧>

杂咏一百首·荀彧,刘克庄杂咏一百首·荀彧全诗,刘克庄杂咏一百首·荀彧古诗,杂咏一百首·荀彧翻译,杂咏一百首·荀彧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刘克庄

杀身明逆顺,濡足救危亡。
未必荀文若,甘为操子房。

杂咏一百首·荀彧译文

为了表明叛逆与顺从的大义而献出生命,为了拯救危亡而湿润双脚奔走四方。未必荀文若就一定比张良差,甘心为曹操效力。

杂咏一百首·荀彧注释

  • 杂咏:一种诗歌体裁,内容广泛,多为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论。
  • 杀身明逆顺:指为了表明叛逆与顺从的大义而牺牲生命。
  • 濡足救危亡:指奔走四方,竭力拯救危亡。濡足,指脚被水浸湿,形容奔波劳碌。
  • 荀文若:即荀彧,字文若,东汉末年曹操的重要谋士。
  • 操:指曹操。
  • 子房:即张良,字子房,西汉初年刘邦的重要谋臣。

杂咏一百首·荀彧讲解

这首诗是刘克庄《杂咏一百首》中的一首,诗人选取荀彧这一历史人物进行评说,表达了自己对荀彧的看法。

诗的前两句“杀身明逆顺,濡足救危亡”,概括了古代忠义之士的两种行为模式:一种是为坚守道义而牺牲生命,一种是为拯救国家于危难而奔走操劳。诗人用这两句来引出对荀彧的评价。

后两句“未必荀文若,甘为操子房”,是诗人对荀彧的评价核心。诗人认为,荀彧未必比张良差,但他却甘心为曹操效力,这其中包含着诗人对荀彧选择的质疑和惋惜。

荀彧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重要功臣,但他始终心怀汉室,反对曹操称王。最终,荀彧因反对曹操称王而被曹操逼死。刘克庄对荀彧的评价,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荀彧这一复杂人物的不同看法。

这首诗语言精炼,寓意深刻,既表达了诗人对忠义之士的敬佩,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思考。

刘克庄[宋代]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df6e63f4503263593fe3.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