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峤的诗>晚秋喜雨>

晚秋喜雨,李峤晚秋喜雨全诗,李峤晚秋喜雨古诗,晚秋喜雨翻译,晚秋喜雨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峤

积阳躔首夏,隆旱届徂秋。
炎威振皇服,歊景暴神州。
气涤朝川朗,光澄夕照浮。
草木委林甸,禾黍悴原畴。
国惧流金眚,人深悬磬忧。
紫宸兢履薄,丹扆念推沟。
望肃坛场祀,冤申囹圄囚。
御车迁玉殿,荐菲撤琼羞。
济窘邦储发,蠲穷井赋优。
服闲云骥屏,冗术土龙修。
睿感通三极,天诚贯六幽。
夏祈良未拟,商祷讵为俦。
穴蚁祯符应,山蛇毒影收。
腾云八际满,飞雨四溟周。
聚霭笼仙阙,连霏绕画楼。
旱陂仍积水,涸沼更通流。
晚穗萎还结,寒苗瘁复抽。
九农欢岁阜,万宇庆时休。
野洽如坻咏,途喧击壤讴。
幸闻东李道,欣奉北场游。

晚秋喜雨译文

盛夏时节,积蓄的阳气依然炽热,而漫长的旱情也终于到了深秋。太阳的炎威震动着整个朝廷,酷热的景象肆虐着华夏大地。雨后的空气涤荡一新,早晨的河川显得格外明朗,夕阳的光辉澄澈而轻盈地漂浮着。草木枯萎倒伏在山林原野,禾苗和黍稷也憔悴地生长在田野间。国家担忧这旱情会带来像金石熔化一般的灾祸,百姓们也深深忧虑,感到生活空虚困顿。朝廷上下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君王在御座上忧虑着如何疏通沟渠,解决旱情。在庄严肃穆的祭坛上举行祭祀,为蒙冤入狱的囚犯申诉冤情。皇帝离开华丽的宫殿,撤去丰盛的祭品,以示节俭。救济贫困的百姓,发放储备粮,减轻贫苦百姓的赋税。停止不必要的工程,废除无用的祈雨仪式。圣明的君王以诚心感动天地,上达天听,下及幽冥。夏禹时的祈雨也不过如此,商汤时的祷告又算得了什么呢?蚂蚁搬家预示着将要下雨的征兆应验了,山蛇也结束了它们在旱地上有毒的活动。升腾的云雾弥漫于四面八方,飘飞的雨水洒遍了四海。聚集的云雾笼罩着仙人的宫阙,连绵的细雨环绕着精美的楼阁。干涸的池塘重新积满了水,断流的河道又重新畅通。晚熟的稻穗枯萎后又重新结实,寒冷的幼苗枯萎后又重新生长。农民们欢欣鼓舞,庆祝丰收的年份,天下百姓都为这美好的时光而庆贺。田野里到处都是歌颂丰收的歌声,道路上喧闹着人们击壤而歌的欢快声音。有幸听到您东李的治国之道,我高兴地在北边的田野里游览。

晚秋喜雨注释

  • 积阳躔首夏:盛夏时节,积蓄的阳气依然炽热。“躔(chán)”,指太阳运行的度数。首夏,指夏季的开始,即农历四月。
  • 隆旱届徂秋:漫长的旱情也终于到了深秋。“徂(cú)”,往,过去,指深秋。
  • 炎威振皇服:太阳的炎威震动着整个朝廷。“皇服”,指朝廷。
  • 歊景暴神州:酷热的景象肆虐着华夏大地。“歊(xiāo)”,热气。“神州”,指中国。
  • 气涤朝川朗,光澄夕照浮:雨后的空气涤荡一新,早晨的河川显得格外明朗,夕阳的光辉澄澈而轻盈地漂浮着。“涤”,洗涤,清除。“澄”,清澈。
  • 草木委林甸,禾黍悴原畴:草木枯萎倒伏在山林原野,禾苗和黍稷也憔悴地生长在田野间。“委”,枯萎,倒伏。“林甸”,指山林原野。“悴(cuì)”,憔悴,枯萎。“原畴”,指田野。
  • 国惧流金眚,人深悬磬忧:国家担忧这旱情会带来像金石熔化一般的灾祸,百姓们也深深忧虑,感到生活空虚困顿。“流金”,形容极热,像金石都要熔化。“眚(shěng)”,灾祸。“悬磬(qìng)”,比喻生活贫困,空虚。磬,古代打击乐器,中空。
  • 紫宸兢履薄,丹扆念推沟:朝廷上下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君王在御座上忧虑着如何疏通沟渠,解决旱情。“紫宸”,指朝廷。“履薄”,比喻非常小心谨慎。“丹扆(yǐ)”,指皇帝的御座。“推沟”,疏通沟渠,解决旱情。
  • 望肃坛场祀,冤申囹圄囚:在庄严肃穆的祭坛上举行祭祀,为蒙冤入狱的囚犯申诉冤情。“坛场”,祭坛。“囹圄(líng yǔ)”,监狱。
  • 御车迁玉殿,荐菲撤琼羞:皇帝离开华丽的宫殿,撤去丰盛的祭品,以示节俭。“玉殿”,华丽的宫殿。“荐菲(fěi)”,进献微薄的祭品。“琼羞”,精美的食物。
  • 济窘邦储发,蠲穷井赋优:救济贫困的百姓,发放储备粮,减轻贫苦百姓的赋税。“窘”,困窘,贫困。“邦储”,国家储备粮。“蠲(juān)”,免除,减轻。“井赋”,古代的田赋。
  • 服闲云骥屏,冗术土龙修:停止不必要的工程,废除无用的祈雨仪式。“云骥(jì)”,指皇帝的车辆。“屏”,停止。“冗术”,多余无用的法术。“土龙”,古代祈雨用的土龙。
  • 睿感通三极,天诚贯六幽:圣明的君王以诚心感动天地,上达天听,下及幽冥。“睿感”,圣明的感应。“三极”,指天、地、人。“六幽”,指六合之内的幽深之处,即天地四方。
  • 夏祈良未拟,商祷讵为俦:夏禹时的祈雨也不过如此,商汤时的祷告又算得了什么呢?“夏祈”,指夏禹时的祈雨。“商祷”,指商汤时的祷告。“讵(jù)”,难道。“俦(chóu)”,同类,相比。
  • 穴蚁祯符应,山蛇毒影收:蚂蚁搬家预示着将要下雨的征兆应验了,山蛇也结束了它们在旱地上有毒的活动。“穴蚁”,指蚂蚁搬家。“祯符”,吉祥的征兆。“山蛇”,指生活在山里的蛇。“毒影”,指蛇在旱地上活动时留下的有毒的痕迹。
  • 腾云八际满,飞雨四溟周:升腾的云雾弥漫于四面八方,飘飞的雨水洒遍了四海。“八际”,指四面八方。“四溟(míng)”,指四海。
  • 聚霭笼仙阙,连霏绕画楼:聚集的云雾笼罩着仙人的宫阙,连绵的细雨环绕着精美的楼阁。“霭(ǎi)”,云雾。“仙阙”,仙人的宫阙。“霏(fēi)”,细雨。“画楼”,精美的楼阁。
  • 旱陂仍积水,涸沼更通流:干涸的池塘重新积满了水,断流的河道又重新畅通。“陂(bēi)”,池塘。“涸沼”,干涸的沼泽。
  • 晚穗萎还结,寒苗瘁复抽:晚熟的稻穗枯萎后又重新结实,寒冷的幼苗枯萎后又重新生长。“萎”,枯萎。“瘁(cuì)”,枯萎。“抽”,生长。
  • 九农欢岁阜,万宇庆时休:农民们欢欣鼓舞,庆祝丰收的年份,天下百姓都为这美好的时光而庆贺。“九农”,指农民。“岁阜(fù)”,丰收的年份。“万宇”,天下。
  • 野洽如坻咏,途喧击壤讴:田野里到处都是歌颂丰收的歌声,道路上喧闹着人们击壤而歌的欢快声音。“洽”,充满。“如坻(chí)”,像小土堆一样。“击壤(rǎng)”,古代的一种游戏,用土块互相投掷。“讴(ōu)”,歌唱。
  • 幸闻东李道,欣奉北场游:有幸听到您东李的治国之道,我高兴地在北边的田野里游览。“东李”,指李峤,作者自称。“北场”,北边的田野。

晚秋喜雨讲解

这首诗是李峤在晚秋时节喜逢降雨而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久旱逢甘霖后的景象,表达了对天降甘霖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国泰民安的期盼。

全诗可分为几个部分:

  • 第一部分(首联至颔联): 描写旱情的严重,以及旱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忧虑。
  • 第二部分(颈联): 描写朝廷上下为解除旱情所做的努力,包括祭祀、申冤、减赋等。
  • 第三部分(腹联至颈联): 描写君王的诚心感动天地,最终天降甘霖,解除了旱情。
  • 第四部分(尾联): 描写雨后的景象,以及人民欢庆丰收的喜悦之情。

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歌的形象更加生动,情感更加浓烈。例如,“国惧流金眚,人深悬磬忧”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旱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旱情和喜雨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李峤精湛的诗歌技巧,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李峤[唐代]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dc9fc0cf0e9c685cab9e.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