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白的诗>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李白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全诗,李白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古诗,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翻译,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白

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
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
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
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
楚冠怀钟仪,越吟比庄舄。
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
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
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
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
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
寄书西飞鸿,赠尔慰离析。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译文

我像吴地的浮云一样飘忽不定,又像远行的游子漂泊天涯。功业无成,岁月流逝,令人感到紧迫。曾经美好的计划被轻易抛弃,衰老多病使我更加困顿。古琴静静地藏在空空的匣子里,长剑孤零零地挂在空荡荡的墙壁上。我思念着像钟仪一样忠贞爱国的人,也像庄舄一样怀念着故乡。国都长安遥远得像在天边,回乡的路途被重重山峦阻隔。早上梦见司马相如的高台,晚上梦见扬雄的宅邸。羁旅之情刚刚开始缠绕心头,秋天的气息正变得清冷寂静。秋风吹入松林,带来一片清凉,秋露显现,在草丛间闪耀着白光。老朋友们都难以相见,内心的幽深情感又向谁诉说呢?只能把书信寄托给西去的鸿雁,赠给你,以此来慰藉我们离别的愁绪。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注释

  • 吴会:指吴地和会稽,泛指江南一带。
  • 征君:汉代称被征聘而不愿做官的士人。这里指赵蕤,唐代隐士,居住在蜀中。
  • 一浮云:比喻飘忽不定。
  • 莫从就:没有成就。
  • 岁光:指岁月流逝。
  • 奔迫:紧迫。
  • 良图:美好的计划。
  • :轻易地。
  • 弃捐:抛弃。
  • 绵剧:更加厉害。
  • 虚匣:空空的匣子。
  • 楚冠怀钟仪:钟仪,春秋时楚国人,被俘后仍戴楚冠,不忘故国。这里比喻自己不忘故国。
  • 越吟比庄舄:庄舄,春秋时越国人,在楚国做官,思念故乡。这里比喻自己思念家乡。
  • 国门:指京城长安。
  • 相如台:指司马相如在成都的故居。
  • 子云宅:指扬雄在成都的故居。
  • 结缉:缠绕。
  • 寂历:清冷,萧条。
  • 西飞鸿:西去的鸿雁,古人常以鸿雁传书。
  • 慰离析:慰藉离别的愁绪。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讲解

这首诗是李白在淮南生病时所作,表达了诗人漂泊不定、功业无成、思念故乡和朋友的复杂情感。

  • 前四句,诗人以“吴会一浮云”自比,点明自己漂泊不定的处境,并感叹功业无成,岁月流逝。
  • 中间十句,诗人描写了自己生病后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他把美好的计划抛弃,古琴长剑也无心弹奏,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失落。同时,诗人又以钟仪和庄舄自比,表达了自己不忘故国和思念家乡的感情。
  • 后六句,诗人描写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他想念老朋友,却难以相见,只能把书信寄托给鸿雁,以此来慰藉离别的愁绪。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有对家国故乡的思念,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李白[唐代]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dc3be7e66e221734d5dc.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