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林逋的诗>赠张绘秘教九题·诗将>

赠张绘秘教九题·诗将,林逋赠张绘秘教九题·诗将全诗,林逋赠张绘秘教九题·诗将古诗,赠张绘秘教九题·诗将翻译,赠张绘秘教九题·诗将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林逋

风骚推上将,千古耸威名。
子美尝登拜,昌龄合按行。
笼纱疑旆影,击钵认金声。
唱和知谁敌,长驱势已成。

赠张绘秘教九题·诗将译文

您在诗歌上的造诣堪称上将,千百年来威名令人敬仰。 杜甫当年也曾登门拜访,王昌龄应与您一同切磋吟唱。 笼罩轻纱,好似旌旗飘扬,敲击钵盂,仿佛战鼓轰鸣。 放眼诗坛,有谁能与您匹敌?您的诗歌如长驱直入之师,势不可挡。

赠张绘秘教九题·诗将注释

  • 张绘秘教九题:林逋赠给张绘的九首诗,每首诗都有一个主题。这里是其中一首,题为《诗将》。
  • 风骚:指《诗经》和《离骚》,泛指诗歌。
  • 上将:比喻在某方面才能出众的人。这里指张绘在诗歌方面的造诣极高。
  • 子美:杜甫的字。
  • 昌龄:王昌龄。
  • 按行:巡视,考察。这里指切磋吟唱,共同探讨诗歌。
  • 旆影:旌旗的影子。
  • 金声:指钟磬等乐器的声音。这里比喻诗歌的音韵铿锵有力。
  • 长驱:快速前进。这里比喻诗歌气势宏大,不可阻挡。

赠张绘秘教九题·诗将讲解

这首诗是林逋赠给张绘的,赞扬他在诗歌方面的杰出才能。诗人将张绘比作诗歌界的“上将”,极言其诗歌造诣之深,影响之广。

首联以“风骚推上将,千古耸威名”开篇,高度概括了张绘在诗坛的地位。诗人用“上将”一词,不仅赞扬了张绘的才华,也暗示了他的诗歌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千古耸威名”,则进一步强调了张绘的诗歌在历史上的地位。

颔联“子美尝登拜,昌龄合按行”则具体说明了张绘的诗歌成就得到了同时代诗人的认可。杜甫曾登门拜访,王昌龄也应与他一同切磋吟唱,这都表明了张绘在当时诗坛的地位。

颈联“笼纱疑旆影,击钵认金声”则从侧面描写了张绘诗歌的特点。“笼纱疑旆影”,比喻诗歌的意境朦胧而具有气势;“击钵认金声”,则比喻诗歌的音韵铿锵有力。

尾联“唱和知谁敌,长驱势已成”则再次强调了张绘的诗歌成就。“唱和知谁敌”,反问一句,更显张绘诗才之高,无人能及。“长驱势已成”,则比喻张绘的诗歌如长驱直入之师,势不可挡,必将在诗坛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整首诗语言精炼,比喻生动,既赞扬了张绘的诗歌才华,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佩之情。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反问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林逋[宋代]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dc33d91159d23caeec73.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