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林逋的诗>闻叶初秀才东归>

闻叶初秀才东归,林逋闻叶初秀才东归全诗,林逋闻叶初秀才东归古诗,闻叶初秀才东归翻译,闻叶初秀才东归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林逋

高鸿多北向,极目雨余天。
春满吴山树,人登汴水船。
吟生千里月,醉尽一囊钱。
肯便怀乡邑,时清复少年。

闻叶初秀才东归译文

北归的大雁成群结队向北飞去,雨后初晴,放眼望去,天空辽阔无边。 吴山的树木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友人也登上了汴河上的归乡之船。 吟诗作赋,思绪如千里明月般悠远,开怀畅饮,花光了行囊里的钱。 想必是思念家乡情切,如今时局清明,正值青春年华,才决定归乡。

闻叶初秀才东归注释

  • 闻:听说。
  • 叶初秀才:指叶初,秀才是科举制度中生员的称谓。
  • 东归:向东返回故乡。
  • 高鸿:高飞的鸿雁。鸿,大雁。
  • 北向:向北飞。大雁有随季节迁徙的习性,春季北归。
  • 极目:尽力远望。
  • 雨余天:雨后的天空。
  • 吴山:在今浙江杭州。
  • 汴水:即汴河,隋唐时期开凿的大运河一段,流经今河南开封。
  • 吟生:因吟咏而产生。
  • 千里月:形容吟诗时思绪飘飞,如明月般照亮千里。
  • 囊钱:行囊里的钱。
  • 肯便:岂肯,表示推测或反问。
  • 怀乡邑:怀念家乡。邑,指家乡。
  • 时清:时局清明。
  • 复少年:又值少年之时。

闻叶初秀才东归讲解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诗人林逋在听闻友人叶初秀才要返回故乡时所作。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友人返乡的欣慰和期盼。

首联描写了友人归乡的时节和环境。“高鸿多北向,极目雨余天”,点明时节是春季,大雁北归,暗示友人也要向北返回故乡。雨后初晴,天空辽阔,也象征着友人前途光明。

颔联描绘了友人出发时的情景。“春满吴山树,人登汴水船”,吴山的树木充满了春天的气息,点明友人离开的地方是杭州,而友人登上汴河上的船只,则预示着他即将踏上归途。

颈联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吟生千里月,醉尽一囊钱”,诗人想象友人一路吟诗作赋,思绪如明月般照亮千里,也可能开怀畅饮,花光了行囊里的钱。这两句既表现了友人豪放不羁的性格,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期盼。

尾联点明友人归乡的原因。“肯便怀乡邑,时清复少年”,诗人推测友人归乡是因为思念家乡,也因为如今时局清明,正值青春年华,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这两句既是对友人归乡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既有送别之情,又有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诗中“吟生千里月,醉尽一囊钱”一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友人的豪迈气概,也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

林逋[宋代]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168d360552a3de01d135.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