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基的诗>望行人>

望行人,刘基望行人全诗,刘基望行人古诗,望行人翻译,望行人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明代] 刘基

朝听乾鹊鸣,暮见灯花结。
鹊鸣灯结无定期,镜里青云看成雪。
人生百岁难长保,天上孤鸾海中老。
滔滔逝水不回西,灼灼秋花几时好。
一朝复一朝,一夕复一夕,只恐君心念妾时,妾身已作山头石。

望行人译文

早晨听见喜鹊鸣叫,傍晚看见灯花凝结。喜鹊鸣叫和灯花凝结都没有定准的时候,看着镜中的青丝,都变成了白雪。 人生百岁尚且难以长久,天上的孤鸾,最终也在海中衰老。 滔滔逝去的水不会倒流向西,鲜艳美丽的秋花,又能美好多久呢? 一天又一天,一夜又一夜,只怕你想念我的时候,我的身体已经化作山头的石头。

望行人注释

  • 乾鹊:指喜鹊。古人认为喜鹊报喜。
  • 灯花结:指灯油燃烧时,灯芯上结成的花状物。古人认为灯花预示着喜事或吉兆。
  • 青云:指青丝,即黑色的头发。
  • 孤鸾:比喻孤独的女子。鸾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常比喻夫妻或情侣。
  • 逝水:流逝的水,比喻时间流逝。
  • 灼灼:鲜明的样子。
  • 山头石:指女子死后化为石头,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忠贞和等待的绝望。

望行人讲解

《望行人》是明代刘基创作的一首思妇词。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女子对远行丈夫的思念和等待,表达了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无奈,以及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命运的悲叹。

首联“朝听乾鹊鸣,暮见灯花结”,描写了思妇日常的生活细节。喜鹊鸣叫和灯花结,都寄托了思妇期盼丈夫归来的美好愿望。然而,“鹊鸣灯结无定期,镜里青云看成雪”,美好愿望的落空,更反衬出等待的漫长和痛苦。镜中青丝变白雪,暗示了思妇容颜的衰老,也预示着时光的无情流逝。

颔联“人生百岁难长保,天上孤鸾海中老”,进一步表达了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即使是寿命长久的人,也难免一死;即使是神鸟孤鸾,最终也会在海中衰老。这句写出了对生命的无奈。

颈联“滔滔逝水不回西,灼灼秋花几时好”,以滔滔逝水和灼灼秋花为喻,表达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美好事物终将消逝的伤感。逝水东流,秋花易谢,也暗示了思妇青春的流逝和容颜的衰老。

尾联“一朝复一朝,一夕复一夕,只恐君心念妾时,妾身已作山头石”,表达了思妇对爱情的忠贞和等待的绝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思妇仍然坚守着对丈夫的爱,但她也害怕,当丈夫想起自己时,自己已经化作山头的石头。这句以石头的坚硬和永恒,象征了思妇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时也以石头的冰冷和无情,暗示了等待的绝望和生命的消逝。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使诗歌更富有感染力。诗中既有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无奈,也有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命运的悲叹,深刻地揭示了古代妇女在封建社会中的命运。

刘基[明代]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db057a77677573814d51.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