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罗隐的诗>寄钟常侍>

寄钟常侍,罗隐寄钟常侍全诗,罗隐寄钟常侍古诗,寄钟常侍翻译,寄钟常侍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罗隐

一从朱履步金台,蘖苦冰寒奉上台。
峻节不由人学得,远途终是自将来。
风高渐展摩天翼,干耸方呈构厦材。
应笑樟亭旧同舍,九州无验满炉灰。

寄钟常侍译文

自从您身穿朱色官靴登上金台,即使像黄檗般苦涩、寒冰般凛冽,也甘愿奉献于朝廷。您刚正不阿的节操不是别人可以轻易学到的,远大的前程终究要靠自己去争取。在高风中,您将逐渐舒展开摩天巨翼,挺拔的躯干也必将成为构筑大厦的栋梁之材。想必您会笑话樟亭那些往日的同僚,他们如同炉灰,空耗一生而毫无用处。

寄钟常侍注释

  • 钟常侍: 指钟某,任常侍之职。常侍,官名,为皇帝左右的近臣。
  • 一从: 自从。
  • 朱履: 朱色官靴,古代官员的服饰。
  • 金台: 传说燕昭王筑金台以招贤士,后用以比喻朝廷招揽人才的场所。
  • 蘖(niè): 黄檗,一种味苦的植物,比喻艰苦。
  • 峻节: 高尚的节操。
  • 摩天翼: 形容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 构厦材: 构筑大厦的栋梁之材,比喻能担当重任的人才。
  • 樟亭: 地名,诗人罗隐曾在此地居住。
  • 同舍: 同僚,指一同在樟亭居住的人。
  • 九州: 指天下,全国。
  • 无验: 没有应验,指没有价值,没有作为。
  • 满炉灰: 比喻毫无用处,虚度一生。

寄钟常侍讲解

这首诗是罗隐赠给钟常侍的,表达了对钟常侍的赞赏和期许。

首联“一从朱履步金台,蘖苦冰寒奉上台”,诗人以“朱履”、“金台”点明钟常侍已身居高位,为朝廷所用。“蘖苦冰寒”则表明,即使身处高位,也需要经历艰苦的磨砺,但诗人相信钟常侍会甘于奉献。

颔联“峻节不由人学得,远途终是自将来”,强调了钟常侍的“峻节”是他人无法轻易学到的,而“远途”也需要靠自己去奋斗。这既是对钟常侍个人品质的赞扬,也是对他的鼓励。

颈联“风高渐展摩天翼,干耸方呈构厦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钟常侍未来的光明前景。在高风中,他将逐渐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尾联“应笑樟亭旧同舍,九州无验满炉灰”,诗人以反衬的手法,表达了对那些碌碌无为的同僚的鄙视,更突显了钟常侍的价值和意义。

全诗语言精炼,用典贴切,情真意切,表达了诗人对钟常侍的敬佩和期望,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中既有对钟常侍的赞美,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无奈,情感复杂而深刻。

罗隐[唐代]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d96287b6efa20885363a.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