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弼良臣在思考政事之余,英俊之才也在撰写诏书。奉旨西清馆修书,如同在东观校对群书。先以《左传》为经,再以征南故事为例。编年史最终彰显帝王功德,历数各代从凡人到圣贤的君主。
一览之下,前代无此巨著;三长之说,后世谁能及我?宏大的纲领提挈精要,精辟的论断杜绝粗俗浅陋。勘误订正,改“三豕”为“己亥”,众人欢喜,如同狙公释狙。采集精华,剔除糟粕。
组织千章,使其浑然一体;研究穷尽万象,如同探究虚空。为何说曾参愚鲁?也如同孔子居住在阙里。处在末尾,如同多余的骈拇;于我辈之中,如同辅车相依。
渴望像卫懿公的鹤一样乘坐轩车,努力效法刘玄石的驴。看见弹丸便想烤来吃,来到临川又羡慕鱼。谁说貂尾可以续补?我自愧难以像鹗鸟一样高飞。
早年就想进入东郭先生门下,早就知道要学习子舆。我并非头如笔,才智不如里巷的臭椿。蜗居寂寞,很少有人来往,身穿鹑衣,礼貌也显疏忽。
感叹光阴飞逝,不敢犹豫不前,即使只有十驾之功。如同身处天禄阁的杨雄,如同住在承明庐的严助。时常陪伴参加宴会,与过去腰间系着书卷在田间锄地大不相同。
能够接近皇帝请教,他们却拒绝穿着朝服。即使像锥子一样小,也能找到立足之地;即使肩能担石,仍然没有多少储备。猎犬正在辛劳地寻觅猎物,神龟可以预知危险从而避开渔网。
在屠夫面前夸耀大嚼肉块,老鼠破坏粮食,令人鄙视剩余的蔬菜。要我在孔子的故乡发表言论实在困难,身处漳水之滨,疾病也慢慢痊愈。勤奋学习只是徒劳,天性愚笨,又能怎么样呢?
大道如今正在兴起,先生的心意舒卷自如。正是因为这是王者之瑞,何必羡慕使君的旌旗呢?身处暗室,也高兴地看到火光,颓废的河堤,要靠决开水渠来治理。
行仁义之事,如果像退让一样,最终一定会沦为灭亡。
这首诗是刘筠奉诏修书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参与修书的荣幸和责任感,以及对自身才能的谦逊和对未来的期望。
- 前四句:点明修书的背景和性质,赞扬了参与修书的人才。
- 五至八句:说明修书的体例和内容,强调其重要性和价值。
- 九至十四句:描写修书的过程,表达了精益求精的态度。
- 十五至二十二句:用典故表达了对自身才能的谦逊,以及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 二十三至二十六句:描写了自己清贫的生活。
- 二十七至三十句:表达了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和不敢懈怠的决心。
- 三十一至三十四句:比喻自己如同在皇家书馆工作,与过去的生活截然不同。
- 三十五至三十八句:表达了自己希望有所作为,但又感到自身能力不足的矛盾心情。
- 三十九至四十二句:用典故说明要远离危险,谨慎行事。
- 四十三至四十四句:表达了自己身处困境,但仍然坚持学习的决心。
- 四十五至四十八句:表达了对大道兴起的期盼,以及不羡慕荣华富贵的情怀。
- 四十九至五十二句:比喻要治理国家,就要采取果断措施。
- 五十三至五十四句:强调了行仁义的重要性,以及退让的危害。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典故,语言精炼,含义深刻,表达了作者复杂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