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弥逊的诗>次韵曾微言见赠二首>

次韵曾微言见赠二首,李弥逊次韵曾微言见赠二首全诗,李弥逊次韵曾微言见赠二首古诗,次韵曾微言见赠二首翻译,次韵曾微言见赠二首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弥逊

是邦谁及大夫贤,无地容才试十全。
侧席賸闻求德支,深居那得隐臞仙。
张罗永日无过辙,解榻何人许对眠。
莫为时危闲矍铄,要看走马勒燕然。

次韵曾微言见赠二首译文

这个地方有谁能比得上您大夫这样贤能的人呢?可惜没有地方能够容纳您这样十全十美的人才去施展抱负。 我只能在旁边聆听您求取德行的真知灼见,您这样深居简出的人,怎么能说是隐居修身的清瘦神仙呢? 整天广罗人才却总是没有合适的人选,有谁能够像您一样让我放下床榻与之促膝长谈呢? 不要因为时局危急就安于闲居,要看您将来驰骋疆场,在燕然山刻石纪功的壮举。

次韵曾微言见赠二首注释

  • 次韵: 用原诗的韵作诗。
  • 曾微言: 李弥逊的朋友。
  • 是邦: 这个地方。
  • 大夫: 古代官名,这里指曾微言。
  • 十全: 形容人的完美无缺,才能出众。
  • 侧席: 形容谦恭,表示敬佩。古人席地而坐,不敢占满坐席,故云“侧席”。
  • 賸(shèng): 同“剩”,剩余。
  • 支: 支持,支撑,这里指真知灼见。
  • 臞(qú)仙: 形容清瘦的神仙。
  • 张罗: 广罗,搜寻。
  • 过辙: 遵循前人的道路,这里引申为找到合适的人选。
  • 解榻(jiě tà): 放下床榻。表示对贤者的敬重和欢迎。相传汉代陈蕃在郡中不设床榻,专门设一榻迎接贤者徐稚。
  • 对眠: 促膝长谈。
  • 矍铄(jué shuò): 形容老人精神健旺。这里指不应安于闲居。
  • 走马勒燕然: 指建立功勋。东汉窦宪曾率军大破匈奴,登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刻石纪功。

次韵曾微言见赠二首讲解

这首诗是李弥逊赠给朋友曾微言的,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才华的赞赏和对其怀才不遇的惋惜,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能够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建功立业的期望。

首联“是邦谁及大夫贤,无地容才试十全”直接赞扬曾微言的贤能和才华,认为当世无人能及,但可惜的是,当朝没有能够让他施展才华的地方,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的愤慨。

颔联“侧席賸闻求德支,深居那得隐臞仙”进一步赞扬曾微言的德行和学识,诗人自谦只能在一旁聆听他的教诲,认为像曾微言这样的人不应该隐居,而应该为国家出力。

颈联“张罗永日无过辙,解榻何人许对眠”感叹世上难得人才,自己寻访贤才很久,但始终没有找到像曾微言这样可以促膝长谈的人,表达了诗人对曾微言的敬佩和对其隐居的惋惜。

尾联“莫为时危闲矍铄,要看走马勒燕然”劝勉曾微言不要因为时局危急就安于闲居,应该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建功立业,像东汉窦宪一样在燕然山刻石纪功,留下千古美名。这既是对朋友的期许,也是诗人自己内心的渴望。

全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朋友的赞赏和惋惜,也表达了诗人自己渴望为国效力的愿望,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李弥逊[宋代]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d8102a5028b13bce104f.html

联系邮箱:

取消